1991年4月,美國宇航局發射的伽馬射線和伽馬射線衰變等高能電子湮沒望遠鏡是由伽馬射線和康普頓5號高能電子衰變望遠鏡設計的天文臺計劃。康普頓號是第二個發射的大型天文臺,在哈勃太空望遠鏡之后,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和斯...
1991年4月,美國宇航局發射的伽馬射線和伽馬射線衰變等高能電子湮沒望遠鏡是由伽馬射線和康普頓5號高能電子衰變望遠鏡設計的天文臺計劃。康普頓號是第二個發射的大型天文臺,在哈勃太空望遠鏡之后,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和斯皮茨特太空望遠鏡之前。

目前的理論是,當原星系坍縮成超大質量黑洞時,會產生伽馬射線爆發。不幸的是,在2000年,康普頓的一個陀螺儀發生故障,飛船不得不脫離軌道有些爭議。康普頓是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上發射的,是當時發射的最重的有效載荷,重17000公斤(37500磅)。康普頓是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運載的最重的有效載荷。康普頓用閃爍體記錄入射的伽馬射線,在天文事件中大量釋放,稱為伽馬射線暴,這種神秘現象發生在數十億光年外的深空表面上,看似隨機的區域。伽馬射線暴非常短暫,持續時間只有幾毫秒到幾分鐘,但在這段時間內釋放出的能量比整個星系還多。目前的理論是伽馬射線爆發是在原星系坍縮成超大質量黑洞時產生的,這個星系的物質以電磁輻射的形式釋放其引力勢能。康普頓伽馬射線天文臺以發現一種稱為軟伽馬中繼器的現象而聞名,類似于伽馬射線爆發,但強度較低,且呈周期性目前的理論認為,軟伽馬中繼器是磁星,一種具有強大磁場的中子星。這些天體從它們的北極和南極釋放伽馬射線噴流。當其中一個磁極指向地球時,我們接收到伽馬射線。1994年,康普頓發現了一種新的地球伽馬射線源——雷云。在服役期間,康普頓還完成了對脈沖星和超新星遺跡的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