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帶包含了太陽系98.5%的已知小行星,距離太陽約2個天文單位(或地-日距離)至3.3個天文單位。它包含直徑超過1公里的70萬至170萬顆小行星,但它的總質量只有月球的4%,小行星帶包含一顆直徑900公里的矮行星谷神星和三顆大...
小行星帶包含了太陽系98.5%的已知小行星,距離太陽約2個天文單位(或地-日距離)至3.3個天文單位。它包含直徑超過1公里的70萬至170萬顆小行星,但它的總質量只有月球的4%,小行星帶包含一顆直徑900公里的矮行星谷神星和三顆大型小行星灶神星、帕拉斯和海吉亞,小行星帶的平均直徑為450公里,其質量相當于小行星帶的一半。

小行星帶位于火星和木星兩個行星軌道之間的空隙中。小行星帶的存在是因為那里的軌道非常穩定,主要是由太陽和木星之間的引力相互作用決定的。剩下的大部分原行星圓盤要么變成行星,要么掉到太陽里,要么以彗星的形式在偏心軌道上拋射出去。另一個穩定的區域是位于海王星軌道外的柯伊伯帶,不被氣體巨星吞噬。

多達170萬顆直徑超過1公里的小行星占據了小行星帶。與小說中的描述相反,小行星帶近距離看起來相對稀疏。許多無人駕駛的航天器經過它,沒有一次明顯的碰撞。然而,在那里的任何長期殖民地都可能需要比平常稍強的防護。小行星帶在未來也可能是一個巨大的資源來源。含碳物質,硅酸鹽和金屬小行星的發現,如果它們能被利用的話,以目前的價格將價值數萬億美元。由于木星的引力攪動,小行星帶永遠不會合并成一個行星體。如果真的發生了,它早就已經這樣做了小行星帶天體之間不斷的相互碰撞導致它們的分解速度比它們聚集的速度要快。這些碰撞產生的塵埃質量太小,無法保持在穩定的太陽軌道上,并在70萬年的時間里緩慢地螺旋下降到太陽上,在黑暗的夜空中產生微弱的光芒,稱為黃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