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兩天內退熱并不代表術后發熱。盡管不同地區的衛生當局對術后發熱的定義可能有所不同,但術后發熱定義的一個典型例子是連續兩天溫度超過100°F(約38°C)。或者,如果一個病人在一天內體溫超過102華氏度(約39攝氏度),那么他或她仍有可能得到診斷,與正常人體溫度98.6°F(37°C)相比,表明人體正在運行由免疫系統協調的炎癥反應。
術后發燒可能是指手術后出現的異常高溫。炎癥和高溫是免疫的一部分對微生物感染的反應,當微生物沒有侵入人體時也會出現。術后發燒是很常見的,并不總是對病人構成嚴重的危險。但是,有時發燒的原因可能會危及生命,例如感染或血凝塊。通常,手術后發燒,兩天內消失,并不是由感染引起的這種類型的術后發熱的病人占大多數。當病人三天后仍然發燒時,醫生通常會尋找比手術后的短期炎癥反應更嚴重的原因。微生物病原體可以感染手術切口的部位,或者影響身體內與手術有關的部位。如果病人還需要使用導管,也就是插入體內的導管,微生物會感染導管和插入部位。如果感染生長并進入血液,病人有很大的死亡風險。如果術后發燒持續三天并持續,醫生可能會采集樣本進行微生物檢測,以尋找感染性病原體。一些嚴重的術后發熱不是由感染引起的,而是由身體其他形式的損傷引起的。肺不張是指肺中以新空氣代替舊二氧化碳的區域塌陷的一種情況,血管也可能破裂,或者血液可能不正常地凝結,產生潛在的危險情況,如血栓和血腫。術后發燒要進行監測,以確保不存在這些引起高溫的危險原因。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