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智取威虎山》中的武器,你認得幾樣?

    近期熱映的電影《智取威虎山》,作為戰爭片,自然繞不開敵我雙方各路人馬手中的“家伙”,這些冰冷的武器雖然從不用開火以外的方式“發言”,但卻在默默地訴說著自己所處的厚重歷史。

    先來說說咱們203小分隊這邊吧:

    縱觀整個203小分隊上上下下,最常見的就是俗稱38大蓋的日本38式步槍。作為抗戰時期土八路的主力武器,38式步槍射程遠、精度高,非常適合革命時期我軍“每一發子彈消滅一個敵人”的游擊戰術。

    小隊中甚至還有兩個狙擊手將其加裝光學瞄準鏡,改成了臨時的狙擊步槍。

    此外,小分隊還裝備有不少七九步槍(對7.92mm口徑步槍的總稱),應該是國內仿制的中正式步槍,當時被中國軍隊廣泛使用。楊子榮上威虎山時帶的行頭中就有一桿七九,路上用它將飛撲而來的猛虎一擊斃命。

    而要說起203小分隊最為威猛的單兵火力,就屬隊員“坦克”那挺在夾皮溝保衛戰時大放異彩的捷格加廖夫DP輕機槍了。它最大的特征就是那個巨大的盤狀彈匣,被老戰士們親切地稱為“鐵盤子”。在“坦克”手里,這桿輕機槍簡直就是橫掃千軍的神兵利器,甚至讓土匪們誤以為小分隊有輛貨真價實的坦克。

    而在近距離突襲戰斗中,就輪到蘇制PPS-43沖鋒槍發威了,在影片開場不久后的遭遇戰中,203小隊的沖鋒槍手利用它兇猛的近距離速射成功清掃了倉庫內的殘余土匪,拿下首勝。

    接著就要說說作為重要人物“手中法寶”的手槍了。

    張涵予飾演的楊子榮身為當仁不讓的主角,在片中先后用過兩把手槍。第一把是由著名的毛瑟C96“盒子炮”改裝的毛瑟M712“二十響”,這玩意有著比原版擴充一倍的20發大彈夾,以及兇狠的全自動射擊能力,連射火力之迅猛,簡直是一支握在手心里的沖鋒槍!

    而潛入威虎山后,老楊更是換上了當時在中國很稀有的勃朗寧大威力手槍,單單把它亮出來都能鎮住不少土匪嘍啰,而巨大的威力配上楊子榮的神準槍法,更讓它在近距離交鋒中成了槍槍奪命的克敵利器。

    說到了土匪,也不妨說說那邊的武器,它們不但更雜更亂,也鬧出不少笑話。

    先來數數八大金剛的家伙:老大用的是一把二十響,一身納粹德軍行頭的老二,手里的家伙也跟著“德味”起來,是一把在德國軍官中頗為流行的魯格P08,老三用著一把雷明頓霰彈槍,老七是一把美國的M1911。不得不說這次的土匪被徐老怪升級了不少,手里的家伙們簡直是萬國武器大匯展。

    而老大在突襲夾皮溝時用的火箭筒,則是全片最為詭異的地方:從外觀看,它非常像美國的“巴祖卡”火箭筒,但在46年的東北,這東西幾乎不可能出現。不過日本鬼子們在二戰最后的階段倒是曾經山寨過一批自己的巴祖卡,即“試制4型90毫米傘兵用火箭筒”,結合威虎山在片中是日軍軍火庫的設定,也能說得通。

    但說不通的地方就是這個“日本山寨巴祖卡”各種坑爹的使用方式。首先,巴祖卡的設計是只能從后方裝彈的,這個特征在《拯救大兵瑞恩》、《兄弟連》等美國二戰影視作品中屢有表現,但身為威虎山八大金剛之首的老大,卻一直讓自己手下的嘍啰從前膛往里塞火箭彈……其次,火箭筒發射時會有很大的尾焰和氣流,射手后方好幾米的場地都要事先清空、更不能站人,但老大在發射火箭彈時,卻和手下一起擠在狹小的農舍里。要是在現實情況下,這都不勞解放軍戰士們動手,光尾焰和氣流都足夠把這一屋土匪連鍋端掉。最后也是最坑人的地方,就是老大曾經在室內用巴祖卡垂直向上射擊,企圖襲擊屋頂上的解放軍,但真要是這么玩,且不說老大自己會被地板反彈的尾焰烤個透熟,火箭彈也未必會被脆弱的舊農村稻草屋頂觸發爆炸,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最后再來看看兩樣雖然出場機會不多,但非常“重”要的重裝備:

    先說說威虎山里老五駕駛的那輛日本97式中戰車。作為全片首屈一指的重型武器,這輛坦克一直是座山雕的最大王牌,但203小隊突襲百雞宴時卻將其輕松奪下,變成了我軍殺進威虎山的開路先鋒。在突擊過程中,坦克利用車前的裝甲輕松擋住土匪的密集火力,同時向前推進、作為活動掩體保護著身后的戰友,而主炮也沒閑著,不斷用榴彈轟擊山體,利用爆炸產生的大量落石砸毀了威虎山大廳,一舉消滅了包括幾位金剛在內的大批敵軍。

    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重武器,就是夾皮溝防御戰時203小分隊使用的“飛雷炮”。這玩意說來簡單,就是用汽油桶作為炮身,將炸藥包投送出去轟擊敵人,在缺少重裝備的解放戰爭時期,為解放軍戰士們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遠程重火力。夾皮溝一戰,部署在村口的飛雷炮也給了蜂擁而至的土匪們一個“熱烈歡迎”,在雙方短兵相接前就消滅了大批敵軍,為后面的殘酷巷戰解除了不少壓力。話說回來,這神勇無比的飛雷炮雖然看起來簡單甚至簡陋,但實際操作中,架設角度、發射藥裝藥量、主炮點火時間、炸藥包點火時間等等發射要素都有著頗多講究,是我軍指戰員、特別是工兵戰士們在物資極為有限的解放戰爭初期經過反復摸索試驗才研制成功的。可以說,這個看似簡陋的飛雷炮,正是我軍在極端不利環境下勇敢頑強、積極開動一切方法爭取勝利的精神體現,也是歷史留給我們的重要紀念。

    電影可以熱血激昂,但現實中的戰爭永遠是殘酷無情的,楊子榮的現實原型在剿滅座山雕后不久就在另一次任務中壯烈犧牲,犧牲時剛剛30歲。電影是娛樂,但也是以另一種方式講述的歷史。槍戰過后,影片結束時的年夜飯上,解放軍英靈們跨越時空的團聚就是導演和劇組創作人員對這段歷史最崇高的敬意。

    最后,謹以楊子榮生前的照片作為這篇小考據的結尾,既是對英雄本身的“考據”,也是對歷史精神的紀念。

    (作者:張雨晨)

    • 發表于 2015-01-10 00:00
    • 閱讀 ( 975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