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F-22戰機為何還在用古老的加特林機炮?

    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打響,作為醫生的加特林在醫院親眼看到源源不斷的傷兵從戰場送來,于是就想,要是能減少士兵的數量,或許就能拯救無數的生命,可怎么減少呢?戰爭需要的士兵非常多,因為那時的槍打一槍就得停下來換子彈,為了增加持續不斷的攻擊力,只有一個辦法,大量地增加士兵。

    所以,減少士兵的關鍵是加強槍的威力,依靠前所未有的火力,一支槍就能頂很多支步槍,如此,一個士兵就能擁有一個連的戰斗力,從根本上減少戰場上士兵的人數,從而達到減少戰爭傷亡的目的。

    經過努力,加特林終于發明了一種槍,這就是“加特林機槍”。這種槍有什么特點呢?

    世上首個實用化的機槍

    在早期,槍只有一根槍管,而加特林機槍有很多根槍管,多達6至10根,把這些槍管捆成一圈,通過手搖曲柄,各槍管依次旋轉到“12點鐘”位置時擊發。射擊速度在當時只取決于手搖曲柄的速度,搖動越快,射出的子彈就越多。當時的射速達到每分鐘200多發,以現在的眼光來看,200發每分鐘簡直慢如蝸牛,但在當時,這已經是驚人的射速了。

    在美國南北戰爭和19世紀末美國和西班牙的戰爭中,加特林機槍被大量使用,同時,加特林機槍也是清軍、日軍最早裝備的機槍種類。

    本來,加特林機槍應該有一個好的未來,但是,更強大的對手出現了,1890年,一種利用彈藥氣體產生的后坐力,不需要額外力量就能實現全自動發射的機槍誕生了,這就是馬克沁機槍。

    相比單人就能操作的馬克沁全自動機槍,笨重、難操作的加特林機槍馬上就顯得落伍了。隨著依靠后坐力驅動的全自動武器的技術越來越成熟,加特林機槍逐漸被人們遺忘。在一戰和二戰中,馬克沁機槍和其改進型占據主角,而加特林機槍幾乎無人問津。

    戰機讓它重生

    20世紀40年代后期,由于噴氣式發動機的出現,戰斗機的速度越來越高,可這帶來了一個問題,就是戰機在空中交手時,因為速度快,飛行員射擊的機會和射擊時間變得更少。傳統的機槍,射速太慢,在稍縱即逝的瞄準射擊機會中難以打出足夠的子彈。

    要想增加飛行員在近距空中格斗中的勝算,一個好的解決辦法是大幅度提高機槍的射速,如果對手0.5秒鐘內只能射出10發子彈,而我方能射出100發的話,那么顯然,在稍縱即逝的射擊時間內,我方戰機機槍的殺傷力將是對手的10倍。

    美國空軍看出這一點,于是啟動了“火神計劃”,希望開發出一種射速超過6000發每分鐘的高速機炮系統。

    通用電氣公司的一個工程師約翰遜得知這個信息后,首先想到了塵封的加特林機槍。早在1893年,加特林機槍通過改用電動機驅動后,射速竟然達到驚人的4000發每分鐘。只是在當時,人們認為每分鐘超過3000發的高射速完全是沒有必要的,這才逐漸被馬克沁機槍代替。

    約翰遜很清楚,只有古老的加特林機槍原理才可以滿足眼下美國軍方對射速的要求。于是,他想辦法從博物館弄出了一挺加特林機槍,并把手搖改裝成電動機驅動,結果,這架1886年產的機槍竟然以每分鐘5500發的射速噴吐著可怕的火舌。最終,美國軍方在1946年把“火神計劃”這個項目給了通用電氣公司。

    為什么加特林機槍的射速那么高

    馬克沁機槍是采用后坐力驅動,所以在裝填子彈、射擊、拋殼這三個程序只能依次進行,因此,它的射速很難提高。

    另一個原因是,如果馬克沁機槍的射速過高,那么,槍管將會因為過熱而報廢,這就是為什么,早期的馬克沁機槍在槍管上會包裹一個圓筒的原因,那個圓筒里面裝的是水,是用來冷卻槍管的。

    在高射速上,加特林式機槍的基因可謂是天生麗質。首先,它是多槍管,可以在同一時間在不同的槍管上分別進行著裝填子彈、擊發和拋殼的動作,這使得提高射速的空間非常大。第二,還是因為多槍管,試想,六個槍管突突突地射擊,其中的每一個槍管打一槍都會休息五下,所以槍管過熱這個老大難問題的難度一下子就降低了好幾倍。如果射速是每分鐘6000發,那么平攤下來,單個槍管的射速只有每分鐘1000發。要是每分鐘6000發的射速只由單根槍管來承擔,那么這種槍管的制造難度將出奇的高,也極其不穩定。

    火神M61不負眾望

    通用電氣公司在1954年生產出了加特林式機炮,代號為M61“火神”。

    1967年5月12日,在越南上空,美軍一群F-105“雷公”戰機正在撲向目標,突然云霧中沖出了兩架米格-17,美機急忙迎戰。纏斗中,一架F-105機炮射出一道如上帝之鞭的紅光,遠處,中彈的米格帶著濃煙倒頭墜向地面。把米格打退的這門奪命機炮,就是M61 “火神”加特林式機炮。

    然而,好事多磨,不曾想,M61“火神”剛嶄露頭角,便趕上了空空導彈的大發展,一時間,“要導彈不要機炮”的觀念開始流行,這導致美軍沒有在第二代戰機F-4 “鬼怪”上安裝機炮。然而,在實戰中,早期的空空導彈還不是那么靠譜,近距離纏斗時F-4因為沒有機炮,在米格戰機前很是被動,屬于挨打的角色。沒辦法,美軍只好又在F-4上加上M61機炮。 因為這個教訓,在后來的一系列先進戰機設計中,都始終給機炮預留位置,連最先進的隱形戰機F-22也不例外。

    雖然對地面目標的掃射也是M61的用途之一,但實際效果不是很理想,不過,這沒有關系,因為另一種30毫米型號的機炮完美地解決了這個問題,這就是大名鼎鼎的GAU-8復仇者加特林式機炮。

    復仇者機炮

    可以說,A-10“疣豬”這款戰機之所以那么出名,之所以獲得美國陸軍的格外垂愛,很大原因是因為復仇者機炮。

    人們稱“疣豬”是一個恐怖的帶翅膀的空中炮塔,它攜帶的“復仇者”七管卡特林機炮,占“疣豬”凈重的16%左右。

    復仇者機炮最大射速為每分鐘4200發,炮口初速為 1051.6 米每秒,有效射程 3 千米!使用的PGU-14/B貧鈾穿甲彈,在500米距離上可穿透69毫米鋼板,這讓“疣豬”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坦克殺手。

    1991年,美國對伊拉克實施的“沙漠風暴”作戰行動中,“疣豬”就干掉了伊軍坦克和裝甲車輛至少 330輛。這份功勞,屬于“疣豬”和復仇者卡特林式機炮共有。

    理查·喬丹·加特林發明的加特林式機槍,在其生前,起起落落,最后落到被人遺忘的地步。可他那里想到,其不在世后,以加特林式原理制造的槍炮會如此大出風頭,連目前最先進的戰機都要安裝之。

    好一個枯木逢春加特林式機槍。

    • 發表于 2015-01-15 00:00
    • 閱讀 ( 1332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