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危言聳聽還是日益臨近?

    一項新研究發現地球正在歷經史上第六次大滅絕,41%的兩棲動物已慘遭浩劫。另外,調查也發現超過1/4的哺乳動物和13%的鳥類也遭遇了同渡渡鳥一樣的厄運,這正是人類活動造下的孽。調查人員宣稱如果物種以現在這個速率消失,那么到2200年真的會出現大滅絕。

    大量的生物正處于瀕臨滅絕的境地,包括麥哲倫企鵝、蘇門答臘象以及遠東豹,也許不久之后大家熟知的動物也會出現在珍惜動物列表中。科學期刊《自然》將棲息地的流失歸因于人類活動,這也是造成環境變化的主要原因。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世界保護監測中心的海洋生態學家Derek Tittensor說:“從很多方面來看,我們的生物多樣性正在不斷削弱。”棲息地破壞、污染以及過度捕撈要不就是讓眾多野生動植物難逃一劫,要不就是讓它們元氣大傷。另外氣候的日益惡化帶來的威脅日益增多,也可能讓幸存下來的生物死絕。科學家們對地球生物多樣性理解出現的差異也使這個問題愈演愈烈。

    舉例說,研究發現至少有993種昆蟲正瀕臨滅絕,但是將近100萬已知的昆蟲中只有0.5%是被正式研究過的。這意味著大部分未知的瀕臨物種種群棲息在地球一隅,而這些棲息地的破壞速度超乎想象的快。保護政策能夠減緩物種消失的速度,但是照現在的趨勢看來,現存生物每年的滅絕率始終維持在0.01%到0.7%之間。

    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讓事情變得更糟,它正以未知的方式加快生物滅絕。《科學》雜志上曾刊發獨立評論警示第六次大滅絕正在加快它的腳步。

    先前的五次大滅絕都是由于地球自然環境的突然轉變或行星撞擊地球,而現在的第六次大滅絕恰恰是人類活動的杰作。美國布朗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人類的活動使得現在物種滅亡的速度是6000萬年前的1000倍。

    自1500年來,320多種陸棲脊椎動物已經從地球上消失。現存的物種數量已經減少了25%,而對于無脊椎動物來說,它們的處境更為艱難。人口數量在過去35年翻了一翻,而在同一時間段內,無脊椎動物如甲殼蟲、蝴蝶、蜘蛛和蠕蟲的數量減少了45%。

    大型動物的消失主要是由棲息地減少以及全球氣候變化引起的,這對我們的日常生活也會造成“垂滴效應”。舉例來說,世界上將近75%的糧食作物由昆蟲授粉,約占世界糧食供給經濟效益的10%。

    (翻譯:周立琪說;via dailymail)

    • 發表于 2015-01-01 00:00
    • 閱讀 ( 831 )
    • 分類:其他類型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