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房屋止贖增加和貸款實踐時,可能會出現明斯基時刻緊縮,導致流動性緊縮。雖然明斯基時刻的概念是以海曼·明斯基的經濟哲學命名的,但它最早是在1998年由全球投資經理保羅·麥卡利(Paul McCulley)首創的,他用它來指代當時的亞洲金融危機。亞洲危機的發生是因為投機者提高了亞洲貨幣的價值與美元掛鉤的亞洲市場,最終導致這些貨幣的價值暴跌。這種趨勢背后的基本原理是,流動性風險增加到某種程度,即貨幣或實際有價證券的交易達到市場本身無法維持足夠的交易量的程度維持目前的價格當這種情況發生時,短期內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流動性緊縮這一觀念的突然轉變。
銀行可能會越來越擔心,流動債務的抵押品可能不如債務值錢,因此收緊信貸以降低風險。隨著市場上證券和貨幣估值的上升,投資者鼓勵他們利用自己的資產在價格上漲中獲得更大的股份,如果價格繼續上漲,這就可以獲得更大的利潤。海門·明斯基認為,這種趨勢持續的時間越長,全球范圍越廣,隨后市場的崩潰或調整將越大。當明斯基時刻變成這樣的時候一旦流動性緊縮開始影響到整體經濟,許多國家的中央銀行往往有必要介入,試圖通過從國債向市場注入資金來扭轉這一趨勢。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市場下跌之后,投資者通常會陷入一種被稱為"牛市陷阱"的反向不良投資趨勢。在明斯基時刻發生后,當一家一直在貶值的公司或證券突然被認為即將轉向并向上發展,鼓勵大量投資從中獲利增長。但是大多數時候,這種下降勢頭有增無減,任何新的投資都會進一步貶值。2007年至2008年美國房地產市場的次貸危機就是明斯基時刻如何發生的一個例子。房地產投機者越來越多地投資于以高風險次級抵押貸款利率發放的住房貸款因為放貸人愿意冒險發放貸款,他們相信經濟將繼續增長,貸款將償還巨額利潤然而,當房屋止贖率開始上升時,放貸行為收緊,導致流動性緊縮,并突然扭轉房地產市場快速增長的趨勢。這導致房地產行業整體貶值,銀行和投資者因大量舉債購買房地產而蒙受損失。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