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無錫,高企認定有一套完備的評分標準,一共四項,四項指標采取加權記分方式, 高企入庫 須達到60分(≥60分), 高企認定 須達到70分以上(不含70分)。 1、自主知識產權≤ 30 2、研究...
無錫企業申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一般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在無錫,高企認定有一套完備的評分標準,一共四項,四項指標采取加權記分方式,高企入庫須達到60分(≥60分),高企認定須達到70分以上(不含70分)。
1、自主知識產權≤ 30
2、研究開發的組織管理水平≤ 20
3、科技成果轉化能力≤ 30
4、企業成長性≤ 20
1、核心自主知識產權(30分)
2、研究開發的組織管理水平(20分)
由技術專家根據企業研究開發與技術創新組織管理的總體情況,結合以下幾項評價,進行綜合打分。
1、制定了企業研究開發的組織管理制度,建立了研發投入核算體系,編制了研發費用輔助賬;(≤6分)
2、設立了內部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并具備相應的科研條件,與國內外研究開發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產學研合作;(≤6分)
3、建立了科技成果轉化的組織實施與激勵獎勵制度,建立開放式的創新創業平臺;(≤4分)
4、建立了科技人員的培養進修、職工技能培訓、優秀人才引進,以及人才績效評價獎勵制度。(≤4分)
3、科技成果轉化能力(30分)
科技成果:是指通過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所產生的具有實用價值的成果(專利、版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等)。
科技成果轉化:是指為提高生產力水平而對科技成果進行的后續試驗、開發、應用、推廣直至形成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發展新產業等活動;
科技成果轉化形式包括:
(1)自行投資實施轉化;
(2)向他人轉讓該技術成果;
(3)許可他人使用該科技成果;
(4)以該科技成果作為合作條件,與他人共同實施轉化;
(5)以該科技成果作價投資、折算股份或者出資比例;
由技術專家根據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總體情況和近3年內科技成果轉化的年平均數進行綜合評價。同一科技成果分別在國內外轉化的,或轉化為多個產品、服務、工藝、樣品、樣機等的,只計為一項。
A. 轉化能力強,≥5項 (25-30分)
B. 轉化能力較強,≥4項 (19-24分)
C. 轉化能力一般,≥3項 (13-18分)
D. 轉化能力較弱,≥2項 (7-12分)
E. 轉化能力弱,≥1項 (1-6分)
F. 轉化能力無, 0項 (0分)
4、企業成長性指標(20分)
由財務專家選取企業凈資產增長率、銷售收入增長率等指標對企業成長性進行評價。企業實際經營期不滿三年的按實際經營時間計算。
以上兩個指標分別對照下表評價檔次(ABCDEF)得出分值,兩項得分相加計算出企業成長性指標綜合得分。
以上就是無錫高企認定的一套完備的評分系統,企業必須滿足以上這些條件或評分標準才可以申請高新企業認定。
·······································································
呼和浩特軟件著作權需要什么材料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你好,
一、所需文件
1、軟件著作權登記申請表 (加蓋單位公章);
2、軟件的鑒別材料:包括源程序代碼及軟件說明書;
3、申請人營業執照副本復印件(加蓋單位公章);
4、其他證明材料(視具體情況而定)(加蓋單位公章);
以上文件紙質材料各一式一份,不需要裝訂,除營業執照復印件外還需提交電子版。
二、說明:
1、軟件著作權登記申請表需網上填寫并打印,加蓋單位公章(說明詳見附件)
2、軟件說明書指開發設計文檔、操作文檔或說明手冊等,只提交其中一份即可。要求提交前、后各連續30頁,不足60頁的,應當全部提交,封面不計入頁碼中;頁眉左側標注相應的軟件名稱和版本號,頁眉右側標注1-60連續頁碼,頁腳寫明申請人名稱。
3、源程序代碼書寫要求:在頁眉左側標注相應的軟件名稱和版本號,頁眉右側標注1-60連續頁碼,封面不計入頁碼中,頁腳寫明申請人名稱。源程序每頁不少于50行,最后一頁一定要程序結束頁。
希望能幫助到你望采納
···································^^····································
我不會~~~但還是要微笑~~~:)
···································^^····································
誰來審計你們單位就應該由誰來做。
·······································································
【四百進唐山】中關村軟件企業走進唐山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落實“四個一百進唐山”活動要求,按照市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部署,10月15日,唐山市委常委、副市長,京冀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黨工委書記楊華森接待了中關村軟件企業考察團一行。由中關村軟件園公司前期拓展部副部長楊宏博、中關村軟件園智酷公司戰略合作部副部長趙鵬、北京軟件與信息服務交易所總裁張懷璘、北京首版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劉東華、北京大數據研究院院長助理葛忠海、北京軟件與信息服務交易所總裁助理于鐵強等6人的組成中關村軟件企業考察團,專程來唐了解產業環境、交流項目合作事宜。楊華森對中關村軟件企業表示歡迎,通報了唐山發展情況。楊華森指出,唐山非常期盼加強與北京產業合作,特別是數字產業的合作,發揮北京軟件優勢,唐山硬核產業優勢,實現強強聯合,實現唐山產業轉型升級和北京產業戰略腹地擴容。楊華森要求,要解放思想、加強學習、更新觀念,用更加開放的心態,實現對傳統產業升級和新興產業增加。座談會上,曹妃甸新城、北京大數據研究院、北京首版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軟件與信息服務交易所、中關村軟件園有關人員分別介紹了各自單位情況和合作方向,與會人員與市區兩級相關政府部門、當地企業代表就具體感興趣、有需求的產業項目合作,進行了互動交流。10月14日、15日,考察團先后參觀了新城沙盤、恒大養生谷、新城科技創新產業園、青龍湖科技創新產業園、華北理工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曹妃甸規劃展廳、渤海國際會議中心等,聽取了相關單位介紹,實地考察了有關配套設施建設情況。京冀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管委會副主任、曹妃甸區委常委傅海峰,新城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周永山,唐山市科技局、示范區科創局、曹妃甸區工信局、首鋼京唐公司、曹妃甸聯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華為云曹妃甸項目基地等單位負責同志參加了座談。中關村軟件園是北京唯一的國家軟件產業基地、國家軟件出口基地這一國家級雙基地。先后被國家相關部委等授予“國家軟件產業基地”、“國家軟件出口基地”、“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國家火炬計劃軟件產業基地”、“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國家軟件與集成電路人才國際培訓基地”、“首批智慧園區試點單位”、“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示范基地”、 “北京市綠色生態示范區”、“中關村移動互聯網產業基地”、“中關村信用示范基地”、“互聯網金融產業基地”、“中關村大數據產業園(軟件園)”、“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等數十項基地或榮譽。截止2019年底,園區集聚了聯想(全球)總部、百度、騰訊(北京)總部、新浪總部、滴滴總部、亞信科技、科大訊飛(北京)總部、華勝天成、文思海輝、博彥科技、軟通動力、中科大洋、啟明星辰、中核能源、廣聯達、IBM等700多家國內外知名IT企業總部和全球研發中心,總部經濟達80%以上。在園從業人員達9.45萬人,總產值2870億元,國家規劃布局內重點軟件企業26家、上市企業(含分支機構)65家、中國軟件百強企業12家、收入過億企業80家。園區每平方公里產值1104億元,園區2.6平方公里上的單位密度產出居于全國領先地位。在京外,成功運營了開封、廊坊、太原、濰坊、呼和浩特、大同等地的中關村創新中心或人才基地,并且與幾十所高校緊密合作,建立了高校雙創基地。軟交所肩負建設陽光透明的軟件交易市場和促進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發展兩大使命。軟交所本著讓軟件交易更容易的宗旨,以交易所的模式做標準化的軟件交易,為軟件行業提供一個具備公信力的第三方交易場所。服務政府、企業用戶超過10000家,累計交易額突破100億元,軟件會員企業5000多家。軟交所通過制定采購標準、交付標準及價格標準三大軟件交易標準體系,解決了軟件交易中價格不透明、交易信息離散、技術門檻高等問題;建設了正版軟件、信息化人才、淘軟件、中小企業云服務等軟件在線交易服務;并針對信息化建設項目提供招標采購、信息化建設咨詢、軟件造價評估等標準化信息服務。軟交所基于標準化交易業務推出以軟件著作權、軟件產品登記證為質押物的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為核心的交易金融服務,實現科技金融到交易金融服務的轉化,同時為企業提供系統集成、高新認證等知識產權服務。軟交所于2016年開始了全國性布局,目前已開設了青島和成都兩個子公司,以市場化運營、標準化推進、平臺化提升、規模化交易進行全國性布局。北京首版科技有限公司是首都版權協會北京版權認證中心的運營機構,公司緊密圍繞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研發數字版權作品在線確權認證和版權合同在線備案認證、在線監測、在線取證固證、快速維權、版權資產管理平臺,提供線下版權服務咨詢、版權資產盤點等,為廣大作品權利人提供服務。北京大數據研究院(簡稱“大數據研究院”)是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指導與支持下,由中關村管委會、海淀區政府、北京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四方共同支持建立的,是國內首個整合了政府、大學和市場三方面資源的大數據研究機構。目標是用五到十年的時間,建成國際一流的大數據人才培養、科研創新和產業轉化平臺,發展成引領中國大數據發展的領軍旗幟。研究院充分利用北京大學多學科綜合優勢,目前已經建立了一支包括4名院士、數十名博導在內的研究團隊,并通過“雙聘制”引進了一批國內外大數據高端人才。設有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深度學習實驗室、人工智能及機器學習實驗室、自然語言處理實驗室、生物醫學影像分析實驗室等多個創新研究平臺,并在基于機器學習的新一代指紋識別系統、分子動力學平臺、宏觀經濟大數據監測、地球空間剖分理論、監控視頻分析技術、智能信息處理、數字音視頻編解碼、霧霾監測和治理等方面涌現出一批具有標志性的成果。
延伸閱讀:生態環境部海洋司調研組到我市調研海洋生態保護情況
北京市京津冀協同辦崔松光來唐考察調研
責任編輯:何艷華 孫會振 審核:姚大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