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報是一個復雜的項目,要經過知識產權、科技成果轉化、財務審計、企業研發組織管理水平等四大模塊的規劃,符合各種條件,才可進行申報,這就需要企業提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
從往年的申報情況來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申報要求逐步增加,審查機制越來越嚴格。而很多企業由于對于認定準備工作不夠重視,到了臨近申報截止期,才匆忙啟動項目,卻發現很多資料都沒有辦法拿出來。不得不再次準備材料,來年申請。白白錯失當年的資質和政策福利。
一、從政策方面來講
近幾年經濟發展與技術進步,加上寬松的創新創業政策助推,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較快增長。
高新技術企業申報條件趨緊,比如早先高新企業申報,只需要1個發明專利或3個實用專利,而如今申報高新企業,這些知識產權數量遠遠不夠。毫無疑問,高企認定政策必將逐步收緊,認定門檻必將逐步抬高。
二、從企業獲益來講
1、稅收優惠
通過高企認定當年即可減按15%稅率享受所得稅優惠。通過認定越早,享受優惠也就越早;稅收優惠,特別是對企業在早期的成長助推作用也更大。
2、撥款補貼
成為高新技術企業可以申請政府撥款資助。換言之,申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等于企業可以享受最高百萬級別、真金白銀的獎勵。
隨著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增長,政策收緊,試想補貼會一直給嗎?哪天突然沒補貼了,不僅得自己花錢去認定,而且政策收緊了通過還會更困難。
所以,建議企業一般都在年初,即啟動當年度的高企認定準備。早準備、早規劃、早立項。
高企認定有哪些前期準備工作?
一、梳理知識產權情況
想要在2020年申報高企的企業,現在就應該全面梳理企業的知識產權狀況,如果知識產權情況不達標,則應該及時的利用現有的符合申請條件的知識產權,查缺補漏、提前布局。
注意:發明專利的一般周期在2年左右;實用新型專利從申請到拿證在6-8個月左右;軟件著作權從登記到拿證在2-3個月左右的時間。發明專利的得分高于實用新型專利或軟件著作權,如能夠申報發明的,盡量申請發明專利。
根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指引》,高新技術企業評審實行打分制,其中核心自主知識產權是首要指標,所占分值高達30分。所以知識產權方面,既要保證有數量的同時,還要體現有質量的存在,這個質量表現在知識產權類型、與產品的相關度和技術先進性等方面。
二、提前歸集財務費用建立科技財務體系
高企認定工作指引中明確了研發費用歸集的范圍:人員人工費用、直接投入費用、折舊費用與長期待攤費用、無形資產攤銷費用、設計費用、裝備調試費用與試驗費用、委托外部研究開發費用以及其他費用。同時明確指出企業應對研發費用進行單獨列支并單列到具體研發項目。
而如果企業在前期并沒有將研發費用單列到項目甚至沒有在賬內單獨列支研發費用,那么必然導致企業財務人員在申報高企認定時,才臨時按照「指引」要求,按項目對研發費用逐項進行歸集、認定,工作量非常大,有時甚至都是在做無用功。因此,提前歸集財務費用是十分重要的準備環節。
此外,認定條件還要求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符合要求。因此,企業前期對每一個研發項目在財務上設賬目管理,形成規范的科技財務管理體系、建立完善企業科技財務風險評價體系便十分重要。如果沒有相應的財務體系構架,很難證明企業正在健康、快速發展,自然也會提高企業申請科研項目資金的難度與風險。
三、事前建立合理的人力資源體系
認定條件要求研發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比例要在10%以上。這就要求企業要建立人力資源體系,要對企業的人力資源進行規劃,通過專業化、系統化的人力資源服務,滿足公司和員工發展的需求。
四、預先做好科技成果轉化工作
科技成果是指通過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所產生的具有實用價值的成果。主成果一般有硬件、軟件、工藝、方法、服務等,副成果一般有標準、專利、論文、圖紙、著作、報告等。科技轉化成果,是高企認定的認定條件中另一項高分項,因此,在這一項做好工作,是直接可以提升高企認定成功率的。
因此企業要在前期做好項目規劃與定位,做好立項評估,注重立項管理,建立制度保障使風險可控;同時還可以借助外力,突破技術難題,以此推動企業形成科技成果轉化,才能使其在評分中拿到高分。
五、及時建立研發機制,規范組織管理
高企認定工作指引指出企業創新能力評價體系中研究開發組織管理水平評分占比20%,這就要求企業在日常研發過程中對研發流程的梳理、管理制度的執行、獎勵政策的體現都要明確規范。
企業在進行技術創新活動中形成的材料是很多的,有些材料是證明成果的,如知識產權證書;許可使用合同、生產批文,新產品或新技術證明材料、產品質量檢驗報告;有些材料是可以驗證過程的,如省級以上科技計劃立項通知、委托科研協議、行業專家對研發工作的評價會議意見等。
2020年高新技術企業申報規劃,一定要趁早!越早規劃,申報成本越低!越早規劃,更早享受各項政策福利,更早提升企業的無形資產!越早規劃,企業材料準備越充分,對應的申報成功率越高!越早規劃,各種隱藏的風險越早排除,申報的風險也越低!
在這個艱難的時期,一系列政策利好已經出臺。我們相信高層理解中小企業,我們相信高層要為中小型企業雪中送炭。我們也希望把政策落實落地,幫助廣大的中小企業順利立項,順利享受各項政策福利。
·······································································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申請高新技術企業,您可以上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官網,先了解 政府的政策通知文件,有認定辦法及說明你需要提供的相關材料。 如果你不是北京,建議關注本省或者自治區的 科委或者知識產權網站,高新企業的申請時分批次的,政府通知每個批次的截止交材料期限。文件交到什么地方,通知上肯定會有相關指定說明。 高新申請需要準備的材料繁多,包括相關的審計報告。不知道的多多咨詢有經驗的吧。
···································^^····································
以申請北京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為例: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請應提交的材料主要包括: 1.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請書; 2. 企業營業執照副本、稅務登記證(復印件); 3. 知識產權證書(獨占許可合同)、生產批文,新產品或新技術證明(查新)材料、產品質量檢驗報告、省級以上科技計劃立項證明,以及其他相關證明材料; 4. 企業職工人數、學歷結構以及研發人員占企業職工的比例說明; 5. 經具有資質的中介機構鑒證的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研究開發費用情況表(實際年限不足三年的按實際經營年限),并附研究開發活動說明材料; 6. 經具有資質的中介機構鑒證的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的財務報表(含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實際年限不足三年的按實際經營年限)以及技術性收入的情況表。
···································^^····································
···································^^····································
·······································································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隨著疫情得到控制,全國掀起了復工復產的熱潮,這也被認為是抗擊疫情的又一個關鍵時刻。為此,各大媒體紛紛發出"疫情還未結束,不能放松警惕"的呼聲,同時相關部門也印發了《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措施指南》。
復工復產如何保障人員安全?面對社會對于精確、高效體溫檢測設備的需求,近期,坐落于山西綜改區的一家高新技術企業“山西科達自控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物聯網疫控智能測溫篩查系統】格外受市場青睞,成了全國關注的焦點。被央視一套新聞聯播、央視一套晚間新聞、山西衛視、山西經濟資訊頻道等多家省市級電視、網絡、紙質媒體多次報道。
2月29日,央視一套《晚間新聞》報道視頻
3月1日,央視一套《新聞聯播》報道
3月4日,山西經濟資訊頻道報道視頻
3月8日,山西衛視《山西新聞聯播》報道視頻
科達自控研發的【物聯網疫控智能測溫篩查系統】運用大數據技術達到現場與疾控中心數據實時共享,實現身份識別、測溫、登記、報送四功能秒級完成。是助力企事業單位防疫工作、降低復工復產防疫負擔的“高科技利器”。目前這套系統已在國內300多家企業安裝應用,并已遠銷國外,為這些企業復工復產帶去了更多“安全感”。
無接觸式測溫、降低安保人員感染風險
身份智能識別、防止登記人員交叉感染
快速自動成表、提高管理人員工作效率
智能自動報送、降低工作人員勞動強度
本方案采用手持測溫設備進行測溫,并且通過掃碼進行身份確認,并將測溫數據和身份信息無線遠程傳輸至平臺,實現現場和疫控部門數據共享;設備在平時可以用作人員或設備檢查。
【 方 案 二 】簡易測溫篩查系統
本方案采用固定測溫設備進行測溫,并且通過二維碼掃碼進行身份登記,并將測溫數據和身份信息遠程傳輸至平臺,實現現場和疫控部門數據共享;設備具有攝像功能,平時可以作為安防錄像使用。
【 方 案 三 】 快速通過測溫篩查系統
本方案采用快速通行安檢門進行測溫,并通過刷卡或身份證進行身份確認,并將測溫數據和身份信息遠程傳輸至平臺,實現現場和疫控部門數據共享;設備具備安檢功能,平時可以作為安防設備使用。
本方案采用人臉或虹膜設備進行測溫,并通過人臉或虹膜識別進行身份確認,并將測溫和身份信息遠程傳輸至平臺,實現現場和疫控部門數據共享;設備具有考勤管理功能,平時可以用于考勤管理。
【 方 案 五 】全自動熱成像測溫篩查系統
本方案采用紅外熱成像進行溫度檢測,并通過人臉AI識別技術進行身份確認,并將測溫和身份信息遠程傳輸至平臺,實現現場和疫控部門數據共享;設備具有行為分析功能,平時可以用于安保管理。
咨詢熱線: 400-0351-150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