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皮膚,乙醇,紅外線
預防壓瘡主要在于消除其誘因和發生的原因,然后護士就要做到七勤,即勤觀察,勤翻身,勤擦洗,請按摩,勤整理,勤更換,勤交班。然后在交班的時候要在病人床旁交代病人的皮膚情況,要為病人負責
避免局部組織長期受壓:鼓勵和協助臥床病人經常更換臥位,每兩小時翻身一次,如果是壓瘡的程度比較嚴重的話,縮短翻身的間隔時間,翻身的時候避免對病人進行拖拉推等動作,避免損傷皮膚
對病人身體空隙處墊軟枕或海綿墊,從而降低骨突處所承受的壓力。最好不要使用容易引起潰瘍的圈狀墊,用軟墊或者海綿墊可以更好的保護患者骨突處的皮膚
對于大小便失禁,要隨時更換床單,避免尿便等刺激病人的皮膚。對于在床上排便排尿的病人,不要用破損的便盆,以免損傷皮膚,增加壓瘡發生的可能性。
對于出汗的病人,要隨時更換床單,還要更換被服,避免潮濕,摩擦刺激病人皮膚,不能讓病人直接睡在橡膠單上。如果衣服或者床單濕了,及時更換,避免誘發壓瘡
隨時查看受壓部位,如有發紅部位,用50%的乙醇按摩,增加局部血液循環,減少壓瘡的發生。
對于使用石膏,夾板,固定牽引的病人。要檢查襯墊是否平整,位置是否適當。還應隨時觀察局部末端的皮膚顏色情況,避免組織缺血,誘發壓瘡
壓瘡分為三個期,第一期是淤血紅潤期,護理要點:這一個時期應該及時去除病因,采用各種預防措施,阻止壓瘡的形成發展。可以按摩局部受壓部位,用拇指指腹做環形按摩,由近壓瘡處向遠處按摩
第二期是炎性浸潤期,護理要點:這個時期應該保護皮膚,不要受感染,除了減輕壓強的措施外,受壓局部皮膚還可以用紅外線照射。這個時期已經形成了一些小水皰,對于沒有潰破的小水皰可以用滑石粉覆蓋包扎,可以減少摩擦,防止破潰的小水皰感染。大水皰用無菌注射器抽出皰內的液體,涂上消毒液后用無菌敷料包扎。
第三期就是潰瘍期,護理要點:除全身和局部措施外,還應該根據傷口破潰情況,按照外科換藥法處理。如果創面有感染時,局部處理原則是解除壓迫,處理創面,清潔創面 ,去除腐爛的肉,然后讓它長出新生的肉。這個時期也可以用紅外線輔助照射,增加創面的干燥,利于組織的修復
一定要勤翻身,翻身的時候動作輕柔,要隨時關注受壓部位的皮膚情況。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