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漢堡宣布將在未來二十年內打造無車城市的規劃。無車城市是個很大膽的想法,很明顯城市管理者們覺得汽車作為私人交通工具,并不能充分填補步行、自行車和公共交通的功能盲區。
漢堡的目標是用覆蓋40%城區的“綠色網絡”互聯開放空間代替現有的城市道路。根據漢堡官方網站顯示,屆時漢堡城市內公園、活動場地、運動場地、配給土地和墓地都將聯入網絡,在其中人們可以不用借助汽車行遍全漢堡。
城中禁車在歐洲許多城市正在成為一種普遍趨勢,倫敦對上下班高峰期進入中心城區的私家車征收“擁堵費”,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正在修建自行車超高速路,從城市中心輻射周圍。種種發展都讓駕駛愛好者們感到擔憂,是不是私家車的時代就此終結?自1908年福特T型車發布以降,一個世紀過去了,全球汽車數量已經完全超過10億輛。然而最近的研究也顯示,機動車的爆發式增長已經到頭。
密歇根大學交通研究院的Michael Sivak教授不久前發表了一系列關于汽車使用和環境影響的報告。根據他的計算,美國人的用車比率在2008年已經達到最高值,此后數字就一直在下降。即便排除掉全球經濟走低和對汽車銷售造成的負面影響對用車比率的影響,這個結果依然成立。
Sivak認為這背后有許多因素作用,可能并非一時的潮流影響。原因包括通訊增加(包括在家工作)以及城市人口返回中心城區的趨勢。在中國,北京和上海都在尋求限制新機動車注冊的方法以控制城市機動車增長。全世界有許多地區都在尋找限車的方法,尤其是在美國。“我覺得用美國的數據看待在法國和英國等國家的相似趨勢是公平的,但是我會很小心不對發展中國家進行推斷。”Sivak說。
然而,在另一份最近的報告中,思邁汽車信息咨詢公司的分析師說:“亞洲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城市不太可能達到西方國家過去曾有過的用車比率水平。”
【能源問題】
解決汽車問題的另一條出路是看看許多沒有汽車的家庭是如何解決出行問題的。在美國,沒有汽車的家庭比率正在增加。
“紐約、華盛頓、波士頓、費城,每座城市都有超過30%的家庭沒有輕型通勤車輛。”Sivak教授說。事實是,數據顯示56%的紐約市民(上述榜單第一名)沒有私家車。“我想大多數感到吃驚。至少我很吃驚。”
也許在公共交通網絡四通八達而停車費遠比地鐵票價昂貴的紐約和類似的城市里,汽車擁有量不高算不上奇怪。但是,在洛杉磯,只有12%的家庭沒有汽車,在硅谷的富人區圣何塞,這個數字只有5.8%。
汽車使用比率的下降會造成什么影響?Sivak在另一份研究中得出驚人結論——相比能源消耗,飛行比駕駛汽車更理想。實際上不止是飛機,所有出行方式都比汽車理想。相同的長途出行,火車要用去1668BTU/每人每英里,飛機2691BTU/每人每英里,汽車4218BTU/每人每英里(BTU是英國熱量單位的縮寫)。
這種平衡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轉移,飛機的能源消耗開始增加,慢慢上漲到汽車2倍多。但是慢慢地飛機能搭乘的乘客越來越多,平均每人消耗的能源又開始減少。“不論好壞,飛行器的荷載都在增加,而且車的荷載正下下降,”Sivak教授解釋說,“每輛車均攤能量消耗的人變少了。”如果希望讓汽車的人均排放和飛機持平,美國車輛的mpg(每加侖燃油行駛英里數)必須從現在的21.5提高到至少33.8,或者將每次出行的平均人數1.38提高到2.3。
如此,漢堡無車化是否標志著未來的趨勢?Sivak教授向我們做了一個類比。 “我覺得漢堡無車化這個目標很有趣,我拿它和瑞典20年前提出的交通安全目標相比。瑞典人希望將交通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現在呢,雖然沒人覺得道路0死亡率短期內有可能實現,但是開車時心里想著這個目標總是好的。”
(編譯:王大發財;via BBC)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