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太陽黑子:比50個地球更大?

    看,太陽長斑了!

    最近幾日華北一帶霧霾重重,霧霾大的時候,整個天空都顯得霧蒙蒙的,讓太陽也失去了往日刺眼的光芒。不過正是這霧霾讓人們有了一些新奇的發現,比如有細心人抬頭發現,太陽本來紅潤的臉上,居然長出了幾個麻子點!這是怎么回事呢?

    其實,這幾個黑點,只是最近在太陽上產生的一個編號為2192號的大型太陽黑子群而已。而太陽黑子,則是太陽表面極為普遍,且最容易被人們觀測到的太陽活動現象之一了。那太陽黑子是如何形成,又有什么故事呢?

    “太陽黑子”,既不“黑”也不“子”

    我們都知道,被烈火燒熱的鐵板會發出橙紅色的光芒,而如果撒上幾滴水上去,那么落了水的地方就會迅速暗下去,在紅光中出現一個黑點。事實上,這就很類似于太陽黑子在太陽表面的表現。

    太陽依靠其內部的核聚變釋放大量的能量,從而具有相當高的溫度。據估計太陽表面溫度可達近6000℃。而黑子產生的部位,比周圍低了約1000~2000℃,由此在明亮的太陽表面顯得“黑”了。不過,盡管黑子所在區域“較冷”,但其溫度也可達到4000℃左右,仍足夠放出可見光來。事實上,即使整個太陽被黑子完全覆蓋,太陽也不會“變黑”,而是成為類似晨曦或黃昏時的橙紅色。

    此外,太陽黑子雖然看上去只像是太陽長的幾顆“雀斑”,但考慮到太陽長達140萬公里的直徑,這些黑子的大小也就極為可觀了。就以這幾天出現的2192號黑子群來說,整個黑子群的大小和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不相上下,而對地球和它相比更是小巫見大巫,這片黑子足以放下50多個地球!

    太陽的“長斑周期”

    人類對太陽黑子的觀測很早之前就開始了。在公元前364年,我國天文學家甘德對觀測到的太陽黑子做出了記錄。在此之后,隨著人們對天體觀測的深入和持續,越來越多的太陽黑子被記錄了下來。

    不過,在早期,人們并沒有將太陽黑子視為太陽表面的黑點,因為當時普遍認為太陽應是一個完美的天體,不應出現這些“缺陷”,因此觀測到的太陽黑子通常被解釋為凌日的行星。直到1612年,著名科學家伽利略才做出了準確的解釋。而這一發現也證明了太陽自身也在進行自轉。

    長期的觀測累積的數據讓科學家意識到,太陽黑子的出現是具有一定規律的。人們發現,太陽黑子出現的頻率和數量會以大約11.2年為周期進行循環,而太陽黑子發生的極大期還伴隨著強烈耀斑、日冕等現象的出現,因此這一規律被稱為太陽周期。除了時間上的周期性外,太陽黑子在太陽表面的位置也具有周期性。在活躍期早期,太陽黑子更容易出現在太陽約30°~45°的位置上;隨著活躍期到達尾聲,太陽黑子出現的位置會逐漸向低緯度移動,最終更容易在赤道附近出現。這一規律被稱為“史波勒定律”。

    太陽黑子的產生和太陽內部的活動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科學家的研究表明,太陽黑子產生的部位,通常是磁場出入太陽表面的位置,太陽極強的磁場抑制了太陽表面的對流活動,從而使的此處太陽表面溫度下降從而形成黑子。而由于磁場的出入,黑子通常都以成對出現。

    太陽黑子會對人健康產生危害嗎?

    在每次太陽出現大量黑子時,網上都會出現一些流言,說這會影響到人體睡眠、心血管等健康問題,這是真的嗎?

    前面說到過,黑子只是太陽表面的低溫區域,它的出現意味著太陽正在進行較為劇烈的活動,其本身并不會產生出特別的危害來。更加值得人們注意的伴隨太陽黑子一起出現的太陽現象,如耀斑,日冕拋射等。耀斑、日冕等會將大量太陽物質拋向宇宙空間,形成強烈的太陽風,即太陽風暴,如果這些物質直奔地球而來,就會和地球發生相互作用。

    由于太陽風暴帶有大量的帶電粒子,因此它對于電子設備的危害是較大的。例如太陽風暴可以造成太空中的宇航器電子元件失效、損害等情況,而在地面則可能對電力系統造成損傷,并對通訊造成干擾。

    不過,地球本身具有的磁場可以偏轉和屏蔽這些帶電粒子,不會讓它們長肆意掃過地球。只有在地球兩極地區,這些帶電粒子才有較大可能進入低空大氣,因此對人類設施的破壞大多發生于高緯度地區,值得說明的是,美麗的極光就是這些帶電粒子和大氣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對于廣大中低緯度地區來說,能夠沖擊到地面的帶電粒子少之又少,因此說,有了地球磁場這道“金鐘罩”的保護,太陽風暴對人類本身健康的影響小之又小。

    不過從宏觀尺度上來說,太陽活動和全球氣候變化具有一定相關性,因此觀測太陽黑子這個太陽活動的“晴雨表”,可以讓我們對地球可能遭遇的氣候變化進行一定程度的預測。例如從17世紀中葉到18世紀初期的60余年時間中,人們發現太陽黑子極少出現,而與此同時歐洲和北美等地出現了一次小型的冰期。此外還有不少研究表明太陽黑子出現頻率和旱澇、季風等有一定相關性。目前,對于太陽活動對地球氣候的影響依然是科學家們研究的熱點之一。

    特別提醒:

    雖然這次出現的2192號大黑子群是一個值得觀測的天文現象,但是在觀察時請一定注意安全。直視明亮的太陽進行觀察是極為危險的事情,很容易造成視網膜損傷。這幾天華北地區只是由于霧霾起到了自然濾光作用,才得以讓人們直接用肉眼觀看到黑子。穩妥的方式是在剛日出或快要日落、太陽光芒不那么刺眼時進行觀測。其他時段則可以使用巴德膜等濾光措施,或通過投影法等進行觀察。畢竟,我們不能總是期待通過霧霾觀察太陽嘛。

    • 發表于 2014-10-26 00:00
    • 閱讀 ( 749 )
    • 分類:其他類型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