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臥蠶會讓眼睛更大?

    “你知道臥蠶嗎?”

    “當然知道啊,關羽‘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若重棗,唇若涂脂,丹鳳眼,眉臥蠶,相貌堂堂,威風凜凜’,臥蠶指的是一種眉毛。”

    “……咱們還是換下一話題吧。”

    一、什么是臥蠶?

    臥蠶眉,在古代文學作品中常出現,是指兩段微彎、烏黑光澤的一種帥氣眉形,但是今天,小明這里要講的是另外一個臥蠶。

    在一些人眼睛的下方,有一小條橫著的凸起,因為外形像橫著的蠶,所以叫做臥蠶,又叫眼輪或者眼苔。

    “這不就是眼袋嗎?”錯,它不是眼袋,眼袋要比這個大的多。而且,和眼袋給人以衰老、疲憊的形象不同,擁有臥蠶的臉要比沒有臥蠶的更顯漂亮。

    如上圖所示,有臥蠶的臉是否顯得眼睛更大呢?既然眼睛的實際大小,沒有變化,那么它一定是源于錯覺,而這個錯覺就是經典的馬赫帶效應。

    二、馬赫帶效應

    兩個亮度不同的區域,在明暗交界處,亮度高的那一側會顯得更亮,暗的那一側會顯得更暗。大家觀察下圖感受一下。

    這種主觀上邊界處亮度對比更強烈、輪廓更明顯的現象,就是馬赫帶效應。

    之所以會產生這種現象,是因為感受器的側抑制。什么是側抑制呢?我們都知道光進入我們眼睛之后,是落在了視網膜上,由上面的視神經感受器將光信號轉換成了神經信號,進而傳進我們的大腦形成圖像。側抑制就是這些感受器中的一種現象,當一個神經元興奮之后,它會對旁邊神經元的興奮產生抑制作用。

    打個比方,AB兩個神經元站在一起,一束光照在A上,A神經興奮起來,再用同樣的光束照在B上后,B也興奮起來,但是它會對周邊神經元產生抑制作用,所以A的興奮程度會立刻下降,這就是側抑制。

    同樣的道理解釋馬赫帶效應,ABCDEFGH八個神經元站成一排,ABCD四個神經元被強光照射到,本應該興奮到100分,但是彼此間存在側抑制,都只興奮到80分。EFGH被弱光照射到,本應該興奮到40分,但因為彼此間的側抑制,只能興奮到30分(因為興奮的程度本身就低,所以側抑制程度也稍輕)。關鍵在交界處,即D和E,相比于C收到B、D兩個較強的側抑制而言,D只受到一個C較強的側抑制和一個E較弱的側抑制,所以說它受到的側抑制更弱,所以他的興奮程度更高,應為85分。同理,E并非只受到兩個較弱的側抑制,而是一強一弱,所以它被抑制的更慘,興奮程度也就25分。

    這樣反映到我們大腦中的成像,就是緊鄰明暗邊界的地方,明者更明,暗者更暗。

    好了,終于講完了,下面回到臥蠶的正題。為什么有臥蠶比沒有臥蠶顯得眼睛大?

    在沒有臥蠶的臉上,臉頰和眼睛之間就是一個馬赫帶,彼此間輪廓會分外清晰,應該像多大,就是多大。而當有了臥蠶之后,讓臉頰和眼睛之間多了一個過渡,就像上面動圖里的縫隙,側抑制被減輕了,所以眼和臉之間的界限也就模糊了些,自然看著就更顯得大一些了。

    據說,有一種妝就叫做臥蠶妝,反正小明沒畫過,有興趣的同學之間可以試一下。

    (作者:小明)

    • 發表于 2014-11-09 00:00
    • 閱讀 ( 1756 )
    • 分類:其他類型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