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在1935年首次提出流動性偏好理論,他的凱恩斯經濟學對美國大蕭條時期的聯邦財政政策產生了重大影響,如現金或支票賬戶,而不是流動性較差的賬戶或資產,如股票、債券和大宗商品。為...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在1935年首次提出流動性偏好理論,他的凱恩斯經濟學對美國大蕭條時期的聯邦財政政策產生了重大影響,如現金或支票賬戶,而不是流動性較差的賬戶或資產,如股票、債券和大宗商品。為了促進長期投資,銀行向投資者提供利息,以補償其流動性損失。投資者預計長期投資的利率將超過短期投資的利率,這些預期推動了投資的利率收益率考慮到流動性偏好理論所描述的投資行為。首先,自大蕭條以來,人們通常會對困難時期進行預期和計劃,為緊急情況保留一些備用現金;其次,人們需要錢來付賬和經商。這兩種動機在很大程度上都取決于收入水平最后,人們希望獲得盡可能好的回報,他們也不想錯過明年利率更高的機會,因為他們把錢都押在了長期債券上,投資者希望他們能增加,他們將把財富存入流動賬戶,用于交易和危機緩沖他們決定不購買債券,因為他們認為收益不值得投資,他們會等到利率上升時再投資。當利率高的時候,投資者預期他們會下跌。他們會維持最低限度的流動性資源以應付眼前的開支。為了鎖定高利率,他們可能會投資長期債券。對資金的需求完全被對高收益的渴望所抵消對貨幣的需求降低了貨幣供應的速度。經濟學家用國內生產總值除以流通貨幣和存入支票賬戶的資金的總和來計算貨幣流通速度。國家商品和服務生產的增加提高了貨幣流通速度,降低了貨幣流通速度貨幣需求。貨幣流通速度的提高與利率的降低和流動性偏好的增加有關。流動性偏好理論是對純預期理論的修正理論上,十年期債券的收益率應該相當于連續兩個五年期債券的收益率。流動性偏好理論指出,由于長期合約的流動性較低,違約風險較高,因此十年期債券的收益率應為高于連續兩個五年期債券的收益率曲線是增加投資期限的利率的圖形表示當收益率在縱軸上繪制,而期限在橫軸上繪制時,傳統的收益率曲線向上向右傾斜,這表明根據流動性偏好理論,長期投資的收益率逐漸提高。這條曲線被稱為正收益率曲線,它表示在利率。雖然利率隨著期限的推移而上升,但曲線上升的速度會隨著持續時間的延長而減慢。利率曲線減速的原因包括波動性降低以及債券對利率隨時間變化的敏感性
-
發表于 2020-08-06 03:12
- 閱讀 ( 1885 )
- 分類:經濟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