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者效應是心理學中用來描述延遲說服的一個特殊過程的術語。理論上,當一個人最初因為一個說服性的信息不可信而忽視它時,就會產生這種效應,然后逐漸地開始相信這些信息。這與正常的勸說方式相反,因為通常情況下,隨著時間...
睡眠者效應是心理學中用來描述延遲說服的一個特殊過程的術語。理論上,當一個人最初因為一個說服性的信息不可信而忽視它時,就會產生這種效應,然后逐漸地開始相信這些信息。這與正常的勸說方式相反,因為通常情況下,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信息的說服力往往會降低,大多數專家認為,這種影響的發生是因為人們逐漸失去了他們所收到的信息與使他們最初不信任的信息所處環境之間的聯系感

研究表明,盡管人們知道信任政治信息的創造者是不明智的,但他們最終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內根據這些信息采取態度一般來說,睡眠者效應在宣傳、廣告或其他信息的創造者特別難以信任的情況下最為突出。如果一個人從這些信息來源中收到一個非常強烈的傾斜信息,即使此人可能會感到強烈的情感拉扯,他或她仍會經常感到不信任,然后,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人可能會開始發現,這條信息似乎比最初更有價值,專家們認為這是因為信息的情感很強烈,足以在收到信息的最初階段,經受住不信任的時間如果被問到這個看似矛盾的問題,他或她通常仍然會記得對信息的創造者有一種酸楚的感覺,但是這些感覺和信息的可信度之間的聯系往往不如最初那么強大

睡眠者效應在宣傳中非常突出,有時睡眠者效應不起作用,實驗室測試表明,只有在一切都正確的情況下,它才能起作用。基本上,信息本身必須是如此強大,它能經受住人們對信息來源最初的不信任感。而且,如果人們在意識到信息來源的身份之前就收到了信息,通常情況下會更好。因此,舉例來說,如果人們看到一部制作精良的宣傳紀錄片,最后發現它是由一個無良的人創作的,那么睡眠者效應就有可能發生。產生這種效果所需的嚴格環境有時會使某些科學家產生懷疑,有些懷疑論仍然存在。一般來說,在不讓觀眾知道消息來源的情況下,睡眠者效應可能更有用。例如,經常有關于政治廣告的法律要求披露創作者的身份研究表明,盡管人們知道要信任這些信息的創造者并不容易,但如果時間足夠長,他們最終還是會根據這些信息采取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