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心理學,又稱行為神經科學和心理生物學,是研究生理過程及其如何影響人類行為的學科。根據這一概念,行為與大腦對感官沖擊的解釋所產生的軀體或生理體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生物心理學認為身心是相互依存的,這種行為...
生物心理學,又稱行為神經科學和心理生物學,是研究生理過程及其如何影響人類行為的學科。根據這一概念,行為與大腦對感官沖擊的解釋所產生的軀體或生理體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生物心理學認為身心是相互依存的,這種行為是由基于生理學的感官感知推動的阿維森納(Avicenna,公元前980-1037年)是第一位發現心理學和生理學之間關系的科學家。這與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以及后來的笛卡爾所持的二元論觀點背道而馳,笛卡爾提出了他的觀點,他認為是情感之所在的心靈,是一種獨立于生物大腦的現象,而生物大腦與智力有著更大的關系,他認為情感現象并不依賴于腦物質的物理物質

生物心理學家可能會關注影響老年人的不同疾病19世紀,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在其開創性的教科書《心理學原理》(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1890)中提出心理學應該與生物學結合起來研究的觀點,詹姆斯的觀點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因為除了作為一名心理學家,他接受過生理學方面的訓練,另一位心理學家奈特·鄧拉普(Knight Dunlap)通過撰寫《心理生物學大綱》(1914年)提出了生物心理學的概念,并創辦并出版了《心理生物學》雜志生物心理學認為感官知覺是基于生理學的行為燃料,神經科學家和社會科學家希望通過對生物心理學的研究來改善人類的行為認知障礙患者的生活質量,有時伴有生理缺陷。因此,孤獨癥和阿爾茨海默病都是生物學心理學家們非常感興趣的。在孤獨癥患者中,患者可能會經歷嚴重且非常明顯的運動障礙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除了可能的身體退化,認知和行為能力也會隨著疾病的發展而越來越受損

生物心理學家可以研究自閉癥兒童;對聲音或其他感覺輸入的超敏反應。生物學心理學領域也致力于尋找精神疾病的解決方案,如精神分裂癥和臨床抑郁癥。人們普遍認為情緒和行為與大腦中的化學失衡和神經元的功能失調有關。神經遞質是大腦中天然存在的化學物質,在神經細胞之間傳遞信號。當它們的活動受到干擾時,它通常會對人的情緒產生有害影響。這種干擾會導致抑郁,或聽覺和/或視覺感知,對于精神分裂癥,自閉癥兒童可能有運動技能或感覺問題,影響他們正常飲食的能力生物學心理學可以用來解釋犯罪行為

頭部損傷改變一個人行為的方式可以在生物心理學中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