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愛吃肉會讓你笨嗎?

    最近,有個“長期吃肉降低智商”的說法在網上到處流傳。這個傳言稱,英國科學家在8170名參與實驗對象身上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說常吃肉會導致智商下降。這個說法讓很多網友感覺驚奇,一些人提出了疑問,原來自己不夠聰明是因為愛吃肉的緣故?

    其實,這個說法并不是最近的研究結果,相關新聞在2008年就已經在網上看到。該報道說,英國Southampton大學的科學家對30歲后的成年人進行調查,了解他們在10歲時(人類智商基本成熟時)的智商和飲食情況。其中有4.5%的人習慣進食蔬菜類食品,而有123名實驗對象喜愛進食如魚肉、雞肉等的肉類。對他們的智商測定后,研究人員發現,10歲時智商較高的人,如果有偏好肉類的飲食習慣,他們的智商在成年之后只提高了15%,而喜愛進食蔬菜的人,在10歲之后智商平均提高了38%。

    由此科學家建議,兒童飲食要減少肉類,多吃豆制品和乳制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膩食品,少吃甜食。健康的飲食習慣有利于提高智商,特別是對發育期中的兒童。

    其實,飲食與智力和思維能力相關,并不是什么新消息。

    即便遺傳基因完全一樣,大腦的思維能力也會因為身體狀況的差異而表現出差別來。大腦的思維需要持續穩定的能量供應,這就需要穩定的血糖水平;大腦的神經細胞之間進行信號的傳遞,需要神經遞質的幫助,而神經遞質的制造需要相關的氨基酸,還需要多種B族維生素參與合成工作;大腦神經細胞的氧氣供應需要良好的血液循環狀況,血管不能有狹窄、硬化和堵塞;大腦細胞含有大量DHA等多不飽和脂肪酸,需要膳食中的omega-3脂肪酸供應,還需要多種抗氧化物質來保護它避免衰老,等等。

    以上種種與大腦活動相關的維護工作,都與人們的長期飲食習慣密切相關。即便是年輕的時候,同樣參加一次3小時的考試,有些人能夠從頭至尾精力飽滿思維流暢地完成考試,而有些人則感覺難以集中注意力,或者考試還沒完成便感覺腦力疲勞。這些與其說是遺傳能力的差異,不如說是身體狀況的影響。

    隨著年齡的增長,飲食對思維能力的影響會越來越清晰地反映出來。20歲的時候人們思維活躍,到了40歲,有些人已經很難學習新東西,而到了60歲,有些人甚至已經面臨老年癡呆的威脅。

    事情很清楚。良好的遺傳固然重要,健康的飲食習慣打造的充滿活力的身體,對人們最大限度地發揮腦力也至關重要。

    讓我們回到這個研究新聞,看看它所說的吃菜勝于吃肉的說法是否可信。

    首先,這項研究是在哪里做的?樣本是否有偏差?

    這項研究是在英國做的,它的結果是可以預見的。因為英國這個國家的蔬菜水果攝入量非常低,兒童當中一多半都無法吃到營養學家所推薦的蔬果數量。“魚和薯條”的英國膳食經典模式中,嚴重缺乏蔬果,卻大量吃炸薯條,大量吃紅肉和加工肉制品,使膳食營養產生不平衡,這無論對健康長壽還是智力發育都是極為不利的。

    除了這項研究,社會上還曾報道過很多素食者智商較高之類的消息。有人質疑,這些說法很可能有樣本偏差。因為在歐美國家當中,大部分素食者都是受過良好教育的家庭,社會經濟地位比較高。也就是說,至少在西方國家,那些選擇吃素的人,相比于那些每天貪吃紅肉和垃圾食品的人而言,本來就是智力比較高的群體。印度也是一樣,它的最高種姓婆羅門是僧侶的后代,這個種姓自古以來就是上層社會群體,智商較高是可以理解的。

    其次,這里有沒有說到只要吃肉,無論吃多吃多,就一定有害?

    在這項科學新聞報道中,并未提到吃肉一定有害,也沒有對8170人逐個進行比較。“其中有4.5%的人習慣進食蔬菜類食品,而有123名實驗對象喜愛進食如魚肉、雞肉等的肉類”,這個表述并未肯定進食蔬菜的人完全不吃魚肉蛋奶,按比例計算,這些人只有368人,估計是吃蔬菜數量最多而吃肉最少的一部分人。而在8170人當中,經常進食肉類的一定不止123名。估計這123人是最愛吃肉而幾乎不吃菜的。

    所以,這項研究本身是有意義的,但媒體的報道卻容易造成誤導。

    我覺得特別需要解讀的是以下幾點:

    1.吃肉太多有害智力,不等于少量吃也會降低智商。

    目前我國營養學會只推薦每天吃50-75克的肉(生重),按紅燒牛肉來算也就3-5塊(棗大的塊)。這個量沒有發現會有什么害處。它的營養意義是預防缺鐵性貧血,特別對于育齡女性和兒童比較重要。

    所謂“過猶不及”,從營養平衡角度來說,每一樣食物都有它合適的份量,特別是肉類。流行病學研究表明,過量的紅肉會增加心臟病、糖尿病、老年癡呆以及多種癌癥的危險。特別是加工肉制品(超市中賣的香腸、火腿、培根、咸肉、紅色醬肉之類肉制品),增加多種癌癥風險的作用更為肯定。

    2.很多人以為素食的好處在于完全不吃魚肉蛋奶,這個概念是錯誤的。

    素食的好處,不在于“遠離魚肉蛋奶”,而在于大量蔬菜、水果、雜糧、豆類、堅果等天然植物性食物的合理配合。別忘記油條薯片炸薯條炸麻花都是素食,餅干甜點和各種甜飲料也可以是素食。而這些東西并不會促進智力提高。

    實際上,適當吃魚,適當吃蛋類,對于腦力是有益的。一些發展中國家低收入人群中的研究發現,孕婦、乳母和兒童吃雞蛋有利于孩子的認知能力,可能是因為雞蛋含有12種維生素,大量的磷脂,以及優質的蛋白質,對嬰幼兒的智力發育有益。也有很多研究表明,每周吃兩次魚對預防老年性認知退化有幫助,可能是其中DHA的作用。

    3.少吃肉,甚至吃素食,必須保證營養充足。營養不良的素食,未必會提高智力水平。

    營養不良的素食不僅不會讓人聰明,還會因為造成貧血、蛋白質缺乏、維生素B12缺乏而影響兒童的智力,發展中國家這方面的研究報告也非常多。無論在我國貧困地區還是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研究都發現,貧血兒童的學習能力明顯低于不貧血的兒童,特別是生命的早期發生營養缺乏,對大腦發育的影響更大,可以說是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西方的素食者和印度的素食者大部分是蛋奶素,有蛋類和奶類的營養支持,而且有多種素食者的營養增補品和素食者專用嬰兒食品,因此出現營養缺乏的情況很少。國內相關營養品和強化食品的供應不足,在決定純素時最好能咨詢營養專業人士,獲得膳食指導,避免出現營養不良情況。

    4.多吃蔬菜,特別是多吃綠葉蔬菜,可能比完全吃素更重要。

    我國營養學界推薦國民吃少量的肉和魚,同時要吃大量的蔬菜。每天一兩肉,和每天一斤菜,這兩者之間并沒有什么矛盾。蔬菜所供應的維生素C、胡蘿卜素、葉酸、鉀、鈣、鎂、膳食纖維和抗氧化物質,對良好的智力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也能幫助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等多種慢性疾病。每天一斤蔬菜,包括半斤綠葉菜,對健康至關重要。

    有幾項流行病學調查表明,深綠色的葉菜,和預防老年性的認知退化之間可能是有密切關系的,而且比水果和淺色蔬菜的作用更肯定。也有很多研究提示,孕期攝入足夠的蔬菜,對于新生兒的健康包括智力發育是有益的。

    所以,無論是否吃素,關鍵是控制肉食的量,同時還要把蔬菜吃夠數。

    總之,鑒于兒童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足夠的鐵、鋅、鈣和蛋白質等營養素供應,不提倡兒童吃純素。不吃肉是可以的,但至少需要蛋奶,最好還能有魚類。我希望不會有人因為這個報道而誤解為吃素就一定聰明,然后決定給自己未成年的孩子吃純素。

    (作者:范志紅,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中國營養學會理事。)

    • 發表于 2014-11-17 00:00
    • 閱讀 ( 823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