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動物和后生動物的區別在于,原生動物是單細胞生物,而后生動物是多細胞的。大多數例子中,后生動物的定義相對清晰,盡管兩者都有模糊的邊緣。“原生動物”(原生動物的意思是“第一動物”)是指任何類似于單細胞生物的動物,而...
原生動物和后生動物的區別在于,原生動物是單細胞生物,而后生動物是多細胞的。大多數例子中,后生動物的定義相對清晰,盡管兩者都有模糊的邊緣。“原生動物”(原生動物的意思是“第一動物”)是指任何類似于單細胞生物的動物,而類似植物的單細胞有機體被稱為藻類,但也有一些有機體模糊了這兩者:例如,藻類的雙核藻有葉綠體,但它也可以四處移動并以有機物為食。許多表面上單細胞生物也會排列成線狀或球形的菌落,如藍藻或草履蟲是原生動物的一個例子。“原生動物”一詞基本上涵蓋了任何非動物、植物、細菌或真菌的單細胞有機體,這個王國的另一個名字實際上是后生動物。固定的光合單細胞生物不是原生動物,部分原因是后綴-zoa意味著動物,而這些顯然不是動物。原生動物總是能動的,因為沒有原生動物可以通過固定的濾食性生存,與海綿動物、珊瑚、藤壺、帽貝和腕足動物不同的是,后生動物是多細胞的,包括藍鯨。原生動物的大小在10-50微米(百萬分之一米)之間,但也有少數物種的尺寸達到1毫米。后生動物的范圍約為50微米,如最小的橈足類動物,藍鯨(34米或111英尺)、獅子鬃水母(36.5米或120英尺)和鞋帶蠕蟲(55米或180英尺)。已經滅絕的恐龍脆弱的兩棲類恐龍可能有60米(197英尺)或更長所以我們看到,最大的后生動物可能比典型的原生動物大100萬倍,盡管大多數后生動物體積小,長度不到1毫米。宏觀后生動物如人類是少數。人們認為后生動物大約在6億年前由原生動物進化而來,盡管分子系統學的證據早就表明了這一點,因為第一批后生動物一定很小,而且只有軟組織組成,但它們的化石不會太好,盡管已知最早的后生動物化石之一,一種名為“圭洲文身動物”的球形小動物,是一種僅為0.1到0.2的軟動物毫米大小,幾乎看不見,大約有人頭發的寬度
-
發表于 2020-09-07 02:22
- 閱讀 ( 3513 )
- 分類:科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