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原是一種酶的非活性前體。分子是由氨基酸組成的肽。當酶原與一種專門用來分解肽的酶(稱為蛋白酶)存在時,一些氨基酸被去除。這種分裂使酶原成為一種功能酶,它改變了肽的形狀,形成了酶作用的活性位點。因此,酶原也被稱為前...
酶原是一種酶的非活性前體。分子是由氨基酸組成的肽。當酶原與一種專門用來分解肽的酶(稱為蛋白酶)存在時,一些氨基酸被去除。這種分裂使酶原成為一種功能酶,它改變了肽的形狀,形成了酶作用的活性位點。因此,酶原也被稱為前酶。

酶在消化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活性部位是酶的關鍵特征。酶作用于的分子稱為底物,結合并經歷化學變化。酶的活性部位和整體功能取決于酶的形狀。這是由四個結構層次決定的。

通過釋放酶原而不是活性酶糜蛋白酶和胰蛋白酶,胰腺避免自消化。酶的一級結構簡單地說就是氨基酸的序列。二級結構表示肽是如何由于氨基酸之間的相互作用而在自身上折疊和扭曲的。二級結構包括螺旋狀的α螺旋和β褶皺的薄片,三級結構描述整個肽的整體折疊,二級結構折疊成球狀,蛋白質的活性構象。有些蛋白質有四級結構,描述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肽如何結合形成一個復雜的蛋白質例如,血紅蛋白在血液中攜帶氧氣,由四個單獨的肽組成,這些肽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功能分子人體通常分泌酶原而不是活性酶,因為它們可以安全地儲存和運輸,而不會對周圍組織造成傷害,并在有利于最佳活動的條件下釋放出來。例如,胃蛋白酶原在胃部分泌并裂解形成胃蛋白酶,胃蛋白酶是一種分解攝入的蛋白質的酶食物。胃部的高酸性條件實際上會誘導胃蛋白酶原分解并促進胃蛋白酶的活性。然而,一旦消化轉移到小腸,pH值的急劇變化會使胃蛋白酶失活,并釋放出另外兩種酶原。糜蛋白酶原和胰蛋白酶原(也是蛋白質消化酶)是關鍵組成部分胰臟分泌的消化液,它們通過主胰管進入小腸的十二指腸,然后在那里被切割成它們的活性形式。通過釋放酶原而不是活性酶凝乳蛋白酶和胰蛋白酶,胰腺避免自我消化。體內的其他酶原包括凝血酶原和纖維蛋白原,這兩種都是血塊形成所必需的。它們都以血漿蛋白的形式存在。當需要它們來阻止組織損傷造成的失血時,這些酶原很容易獲得,沒有對儲存它們的循環系統造成任何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