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矮星是小的,相對較冷的恒星,是我們銀河系中數量最多的恒星,如果不是宇宙的話。這一點很難驗證,因為紅矮星的亮度不是很高(從太陽亮度的0.01%到10%),因此很難從天文距離觀察到它們。最近的恒星是近鄰星紅矮星是太陽系中質量...
紅矮星是小的,相對較冷的恒星,是我們銀河系中數量最多的恒星,如果不是宇宙的話。這一點很難驗證,因為紅矮星的亮度不是很高(從太陽亮度的0.01%到10%),因此很難從天文距離觀察到它們。最近的恒星是近鄰星紅矮星是太陽系中質量小于45億的紅矮星最常見的一類恒星,被稱為“主序列”。主序列之外是耗盡核燃料的白矮星和巨型恒星,它們膨脹形成恒星星云或爆炸成超新星。紅矮星使用與太陽相同的核聚變反應來產生能量:通過質子-質子鏈的相互作用將氫聚變成氦。但由于紅矮星的質量較小,它們的核心不那么緊密,反應的速度也比大型恒星慢。因此,紅矮星的表面溫度低于3500K,明顯高于太陽表面溫度5778K。紅矮星很小,可以完全對流,這意味著核心和表面的物質會不斷地循環。正因為如此,紅矮星能夠燃燒比其他大質量恒星更大比例的核燃料。再加上低壓縮導致的低核反應速率,這給了紅矮星巨大的壽命:根據質量從數百億年到萬億年不等紅矮星的一個神秘之處在于,它們缺乏天文學術語中所謂的“金屬”,即氫或氦以外的元素。由于宇宙中大多數恒星都是由超新星碎屑產生的,其中含有許多金屬,人們認為除了宇宙中最早的恒星外,所有的恒星都含有較重的元素,然而在紅矮星中卻找不到它們
-
發表于 2020-09-07 16:52
- 閱讀 ( 1092 )
- 分類:科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