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R曾經是國際熱核實驗反應堆(International Thermonoretical Experimental Reactor)的簡稱,這是一個旨在推動聚變能量極限的國際項目。由于"熱核"一詞的負面公共含義,這個長名字最終被取消,因此該項目現在被稱為"ITER,在...
ITER曾經是國際熱核實驗反應堆(International Thermonoretical Experimental Reactor)的簡稱,這是一個旨在推動聚變能量極限的國際項目。由于"熱核"一詞的負面公共含義,這個長名字最終被取消,因此該項目現在被稱為"ITER,在拉丁語中也有"旅程"或"路"的意思。該項目由七個國家和超國家的政黨組成:歐盟(EU)、印度、日本、中華人民共和國、俄羅斯、韓國和美國。巴西也將參與其中,托卡馬克聚變試驗堆是ITER的前身,它創造了幾項記錄,但未能達到盈虧平衡點,即產生的能量超過所需能量。ITER的目標是產生持續的聚變反應,產生500兆瓦的能量,最多可產生500兆瓦1000秒。相比之下,上一個主要的國際核聚變項目,歐洲聯合環面星,在不到一秒鐘的時間內產生了大約16兆瓦的電力。截至2009年,ITER目前正在建設中,耗資約93億美元,預計將于2018年完工,并將再運行20年,到2038年,如果ITER成功,它將成為第一個產生比消耗更多能量的聚變電站,盡管其核心產生的熱量不會用于發電——它的目的僅僅是實驗性的。
托卡馬克聚變反應堆,正在幾個國家進行研究,也許可以聚變能是用甜甜圈形狀的、內襯有強力磁鐵的腔室來控制聚變反應。聚變能的工作原理是將輕原子核——氫、氘、氚和/或氦——融合在一起,并釋放其核鍵中的額外能量這與核裂變形成鮮明對比,核裂變是所有現有核電站運行的原則,即通過分裂重核(如鈾、钚或釷)發電。核聚變產生的能量比核裂變大,更不用說變得更清潔了——這一反應的唯一副產品就是水。聚變發電一直被譽為能源研究的圣杯,因此實現商業化聚變發電一直是能源研究人員的目標,盡管即便是其中最樂觀的人也不指望這項技術能在2030年前問世,因為2050年是一個更現實的估計。ITER是朝著這個方向邁出的一步。ITER是托卡馬克設計的,是一個俄羅斯聚變反應堆的設計,它是一個圓環體。圓環體被強大的磁性線圈包裹著,在里面捕獲了一個等離子體(電離氣體)。這個等離子體通過歐姆加熱被加熱到超過1億開爾文的高溫;同樣的機制,當電線中有過多的電流通過時,它會加熱。在這個溫度下,原子核開始熔合,釋放能量。如果條件合適,就會引發核連鎖反應——就像在裂變反應堆中,與原子彈不同的是,能量是可以產生的。如果ITER的實驗成功了,它將對核聚變產生巨大的影響。
原子核在核聚變中結合在一起。
-
發表于 2020-09-07 18:09
- 閱讀 ( 797 )
- 分類:科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