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學哲學家尼克博斯特羅姆(Nick Bostrom)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我們的世界很可能是一個由更先進的"后人類"種族運行的計算機模擬,模擬論證認為,"至少有一個命題是正確的:(1)人類物種很可能在到達"后人類"階段之前滅絕;(2)任何...
牛津大學哲學家尼克博斯特羅姆(Nick Bostrom)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我們的世界很可能是一個由更先進的"后人類"種族運行的計算機模擬,模擬論證認為,"至少有一個命題是正確的:(1)人類物種很可能在到達"后人類"階段之前滅絕;(2)任何后人類文明都極不可能對其進化歷史(或其變體)進行大量模擬;(3) 我們幾乎可以肯定我們生活在一個計算機模擬中。"(引自Bostrom~s介紹模擬論點的論文,"
你生活在計算機模擬中嗎?")

據估計,人腦的處理能力在每秒100萬億次到100000萬億次之間。模擬論證的出發點是假設一個高度先進的種族在理論上有可能安排信息處理模塊(神經元、電路,以這種方式,這些高級種族就有可能運行祖先模擬,也就是說,對他們自己的祖先或其他簡單到足以在他們的計算機中模擬的原始種族的模擬這個宇宙超過了真實世界的數量,那么我們有理由假設我們在一個模擬世界中的概率與這個比率相關,而不管我們的世界在我們人類的直覺看來有多"真實"。在21世紀的到來前后,世界上所有的計算機每秒總共可以處理10億次操作(10^18次操作/秒),并保存數PB(10^15字節)的數據這些數值正呈指數級爆炸式增長,處理能力翻了一番,數據也翻了幾個月。人腦也是一臺機器,擁有可量化的計算能力和數據存儲量。認知科學家估計,人腦的處理能力在100萬億到100萬億之間,盡管有些估計值要低得多,但每秒的運算量為000萬億次。專門研究人類學習的科學家湯姆·蘭道爾(Tom Landauer)估計,人類的記憶量大約在200到300兆字節之間。如果計算能力和數據存儲量的增長率繼續呈指數級增長,就像他們可能做到的那樣在外星種族經歷他們自己的計算革命之前,我們這個物種將控制著大量的計算能力和存儲空間。只要有正確的程序,這個空間可以用來運行模擬過去的高分辨率,使模擬的居民成為有意識的人,有他們自己的經驗、計劃、希望、愿望和信仰系統。如果這是宇宙中智能物種共同發展的里程碑,那么,可能存在大量的祖先模擬,而我們的世界也可能是其中之一。合理的替代假設包括所有智能種族在達到運行祖先模擬所需的復雜程度之前就滅絕了,或者說,高級種族不運行祖先模擬有一些普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