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不穩定性超新星是一種特殊類型的超新星,或恒星爆炸,只發生在質量非常大(太陽質量在130到250之間)、自轉率低到中等、金屬豐度低(主要由氫和氦組成)的恒星中,恒星的核心能量極高,伽馬射線和原子核之間的碰撞會導致電子-正電...
偶不穩定性超新星是一種特殊類型的超新星,或恒星爆炸,只發生在質量非常大(太陽質量在130到250之間)、自轉率低到中等、金屬豐度低(主要由氫和氦組成)的恒星中,恒星的核心能量極高,伽馬射線和原子核之間的碰撞會導致電子-正電子對的自發產生,吸走了大量的熱能,導致壓力下降。這種壓力下降導致恒星由于重力而部分坍塌。

在質量非常大的恒星中會出現一對不穩定的超新星。坍縮區域會迅速過熱到極端溫度和壓力,導致原子核的快速聚變和巨大的能量釋放。產生的熱能如此巨大,以至于它把恒星完全炸開,什么也不留下。所有其他的超新星都會留下黑洞或中子星殘余物。成對不穩定性超新星被認為是今天罕見的,只有一個候選恒星在近代天文史上:SN2006Gy,被稱為"有史以來最明亮的恒星爆炸"。它的威力是超新星的10倍,與其他類似的超新星爆炸一樣,被稱為超新星。一些科學家曾提出,對不穩定性超新星可能會留下夸克恒星殘余物,但是雖然目前很少觀測到對不穩定性超新星,但據認為,在遙遠的過去,在原始、超大質量、低金屬豐度的第三類恒星中,它們是第一批在大爆炸后的1億年黑暗期后誕生的恒星盡管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拍攝到的遠古光被認為是第三類星體發出的微弱光芒,但它們已經足夠古老和遙遠,使用我們目前的望遠鏡技術幾乎無法觀測到它們。埃塔卡林?是我們銀河系中一顆質量非常大(太陽質量為100-150倍)的恒星,可能會以一對不穩定的方式爆炸超新星在它生命的盡頭。它離地球只有4500光年,如果它爆炸的話,它會非常明亮,以至于可以在晚上用它的光閱讀。它甚至可以在白天看到,就像月亮一樣。幸運的是,它的能量仍不足以嚴重破壞地球大氣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