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銀河系,據信擁有多達4000億顆恒星。主序恒星分為幾個類別:棕矮星,太陽質量只有0.08左右,基本上是超大的木星,其核心的聚變反應很弱;紅矮星稍熱,能量更大,質量更大;其次是黃矮星,非常常見的恒星,我們的太陽就是一個例子中子星是質量在太陽質量1.4到3倍之間的恒星耗盡其核燃料并向內坍縮時留下的一種超壓縮物體。當恒星以氫的形式燃燒其所有核燃料時,他們開始融合氦。因為舊恒星開始用融合的物質建立一個堅實的核心,核心外圍強大的引力將上面的氣體層壓縮在一起,加速了融合,增加了恒星的亮度和大小。通過這一發展路徑,矮星變成了巨人。這取決于它們的質量,它們最終坍縮成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質量越大的恒星就會產生超新星,這是一種巨大的能量爆炸,當恒星核心的聚變停止,氣體層在最后的坍縮過程中與另一個氣體層劇烈摩擦時,這些能量爆發就會逃逸。
大質量恒星會產生超新星。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