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堊紀是一個從1455萬年前到6550萬年前的地質時期,總歷時8000萬年,是過去5.42億年來最長的地質時期,以恐龍和其他大型爬行動物為主,如翼龍(有翼爬行動物)、莫斯龍和,蛇頸龍、魚龍和上龍(都是海洋爬行動物)。哺乳動物作為微小的...
白堊紀是一個從1455萬年前到6550萬年前的地質時期,總歷時8000萬年,是過去5.42億年來最長的地質時期,以恐龍和其他大型爬行動物為主,如翼龍(有翼爬行動物)、莫斯龍和,蛇頸龍、魚龍和上龍(都是海洋爬行動物)。哺乳動物作為微小的食腐動物在夜間出現,以及一些巨大的兩棲動物,它們通過地理隔離生存下來。鳥類開始多樣化,并與翼龍爭奪天空。

恐龍統治著白堊紀。在白堊紀,氣候溫暖,海平面很高。這種溫暖大部分來自豐富的火山活動,火山活動將大量溫室氣體二氧化碳釋放到大氣中。由針葉樹和/或蘇鐵構成的森林覆蓋了地球,包括南極。北美大部分地區被一個叫做西部內陸航道和水域覆蓋了現代印度、非洲和歐洲的大部分地區。由于澳大利亞仍與南極洲相連,因此沒有寒冷的繞極流,南極大陸溫暖而茂盛。

現在寒冷得無法居住,南極洲曾經是一個有森林的溫帶大陸。恐龍在白堊紀時期,尤其是在這個時期的末期,它們的多樣性最為豐富,包括角龍(Triceratops)這樣的角獸亞目動物,盔甲厚重的甲龍,鴨嘴鴨嘴龍,食肉獸腳類,如霸王龍,巨型蜥腳類,多種食草動物,稱為鳥腳類,體型小,有羽毛,偷蛋恐龍,還有更多。脊椎動物陸生生物量巨大,可能是今天的兩倍多如果恐龍在白堊紀末期沒有滅絕,它們會變得更加多樣化,并產生更多新的形態。海洋被常見的海洋爬行動物所占據和支配:蛇頸龍和上龍。魚龍生活在整個白堊紀,比恐龍滅絕大約2500萬年它們是白堊紀中期唯一滅絕的主要爬行動物類群之一,而不是在其末期的大規模滅絕事件中滅絕。大約在魚龍滅絕的同一時期,被稱為摩梭龍的大型蛇形海洋爬行動物進化而來,長達17.5米(57英尺),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海洋爬行動物之一6550萬年前,一顆巨大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引起巖漿雨,用灰塵擋住太陽,幾乎殺死了本文討論的所有動物。幸存下來的主要脊椎動物是鳥類、哺乳動物、鱷魚,當然,魚類和鯊魚。

鯊魚是白堊紀末期小行星撞擊地球后幸存下來的少數脊椎動物群體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