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細胞記憶,心臟移植受者可能具有捐贈者的個性。在人類等高級生物中,記憶是大腦的一種功能,由數百萬個專門的神經細胞或神經元組成。這些細胞通過快速的化學和電信號相互作用,這些信號維持著包括記憶在內的所有大腦功能。記憶的實際過程是一個持續研究的課題。涉及到幾個主要的大腦結構,包括海馬體、杏仁核和基底神經節。在某些腦損傷影響記憶中樞的情況下,大腦已經能夠在損傷周圍重新走線,讓記憶繼續發揮作用。
記憶是大腦和神經細胞的功能,而不是其他生物細胞的功能。細胞記憶是指記憶可以儲存在其他細胞中,這樣,例如,心臟移植患者可能會具有心臟捐贈者的記憶或個性特征。許多人,包括一些醫學專業人士,相信這是可能的。然而,懷疑論者卻引用了缺乏可證實和可重復的實驗證據他們認為,似乎能證明細胞記憶的故事可能是一種被稱為確認偏見的謬論的例子。這是人們自然傾向于關注支持自己信念的事實,而忽視那些反駁或反駁它們的事實。細胞記憶的倡導者經常引用克萊爾·西爾維亞(Claire Sylvia)的例子,在接受一位年輕男性捐獻者的心肺移植后,她經歷了強烈的性格變化。西爾維亞寫了一本很受歡迎的書,后來被改編成2002年的一部電視電影。2008年,日本科學家發現,一種黏菌在對刺激作出反應時表現出與記憶相似的行為。黏菌是一種簡單的有機體,沒有神經元或類似的結構。這表明,這種生物可能有類似細胞記憶的東西,雖然這并不能證明人類有細胞記憶,但事實證明這一概念在電影制作人中很受歡迎,尤其是那些恐怖片導演,一部1924年奧地利電影,講述一位鋼琴家在收到一個被處決的殺人犯的移植手后,被強烈的殺戮欲望所征服,一部由彼得·洛爾主演的美國翻拍片。另一個流行的概念是,角色在接受眼部或角膜移植后,會出現可怕的幻覺,因為他們的眼睛"記住"了他們過去看到的可怕的事情。這一概念已被用在2002年的韓國恐怖片《眼睛》及其后來的美國翻拍片中。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