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可能會為了戒煙而進行催眠。催眠易感性這個詞不僅指一個人被催眠的能力,而且還指一個人可能作出反應的程度。例如,大多數人都會體驗到催眠第一階段所共有的放松。身體感覺改變的暗示,通常是催眠的下一步,只有較少的受試者經歷。在這個過程中的每一步,從統計學上講,一個人不太可能做出反應。因此,催眠最深的影響,包括年齡的衰退和對疼痛的不敏感,在1989年的一項研究表明,那些有催眠藥敏感性的人有不同的大腦活動模式。兩種最常用的催眠藥敏感性測試是哈佛大學催眠藥敏感性量表(HGSHS)和斯坦福催眠藥易感性量表(SHSS)。在這兩種測試中,SHSS最有助于確定個體的催眠傾向,而HGSHS則最適用于人群的比較分析。許多其他測試可用于判斷催眠狀態的深度,但這些測試通常都是非正式的。1989年,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了一項研究,理論上說催眠藥的易感性可以通過腦電圖(EEG)來測量基本上,在傳統的藥敏試驗中被分為明顯高分或低分的個體的大腦活動是通過在頭皮上的探針記錄大腦的電活動來測量的。研究的結論是,這些人表現出明顯不同的腦活動模式,尤其是在大腦皮層區域。這些測試給心理學家提供了一種具體的方法來研究一個以前主要是主觀的概念。除了提供一種測量方法外,賓州州立大學的這項研究也對可能影響催眠藥敏感性的生物學因素有了一些深入的認識。以前人們認為,對催眠藥敏感度較低的原因是心理因素,如防御和不信任。然而,對大腦功能的關注卻帶來了新的發展。一個這樣的發現,華盛頓大學在1996年的一項研究中指出,自然眨眼的速度與被催眠的容易程度之間有很強的相關性。
催眠易感性是指個體被催眠的能力。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