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書是第一個正式的中文書寫系統的常用英語術語。這個系統最常見的中文術語是《篆書》,大致翻譯為"裝飾性雕刻體"。據信,中國文字是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發明的,它是以象形文字為基礎的,象形文字是"一座山"是一座真正的山的...
                    
                    
                        篆書是第一個正式的中文書寫系統的常用英語術語。這個系統最常見的中文術語是《篆書》,大致翻譯為"裝飾性雕刻體"。據信,中國文字是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發明的,它是以象形文字為基礎的,象形文字是"一座山"是一座真正的山的圖畫。隨著中國在公元200年前后統一為一個國家,一本全漢字詞典被編撰出來。這種風格化的古體字仍然保留在現代政府和企業中,用于郵票和印章等物品。
![]()
站在一摞石頭后面的女人山上的村民看到和描述一座山與沙漠中的人不同。中國古代象形文字系統因地區而異。隨著鐵器時代的到來,中國的區域王國進入了持續了200多年的戰國時期。最西邊的秦國占了上風公元前221年統一了全中國。篆書起源于秦。中國第一位皇帝秦始皇下令銷毀所有各種書寫系統的證據,包括燒毀書籍。他的大臣李四受命編寫、傳播和執行新國家第一部標準化詞典3,有現代學者指出,秦始皇有大小篆兩種書寫體系,即大篆和小篆,后者成為現代漢字的前身,而且這種書寫體系在中國之外傳播,成為日本人的祖先,韓國人和越南人。第一個秦朝的殘酷,在很短的時間內導致了農民起義和反抗中國統治者的叛亂。這場動亂帶來了從公元前206年開始的漫長的和平與文化繁榮時期,即漢朝到公元220年,幾乎被遺忘的文字被恢復并加入官方詞典,最終版本《說文解字》由9個以上組成,編撰了300個漢字。大多數現代中國人把他們的書寫系統稱為起源于漢族。當一個現代漢字與它的古代篆書并列在一起時,它們的相似之處往往是顯著的。然而,如果沒有比較,這只是猜測,而且大多數人看不懂使用這個系統既能讀又能寫的人包括古文學者、中國書法藝術家、公證印章和名印的雕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