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滯是磁性和彈性材料中最常見的一種性質,在這種材料上,對應力或電磁力的響應滯后于力的實際應用。這種反應還取決于先前施加在材料上的力,更簡單地說,這是一個系統的歷史依賴性,這個詞的詞根實際上意味著遲到或落后,在將信...
磁滯是磁性和彈性材料中最常見的一種性質,在這種材料上,對應力或電磁力的響應滯后于力的實際應用。這種反應還取決于先前施加在材料上的力,更簡單地說,這是一個系統的歷史依賴性,這個詞的詞根實際上意味著遲到或落后,在將信息記錄到磁帶、信用卡條等上時,這一原理是依賴的。當磁滯磁場作用于記錄介質并釋放時,介質不會默認回到零磁化狀態。相反,材料中的磁性粒子被添加了一個新的層次,它代表了記錄在那里的數據的結構。這種剩余的磁記憶只能通過在相反方向上施加一個稱為磁滯回線的磁荷來消除。否則,注入的磁荷可能幾乎是永久的,即是存儲信息時的有用功能,磁滯回線的特性還可以通過對介質施加反向磁場來擦除磁性數據,也可以用在同一方向的磁滯回線來覆蓋先前的圖案,這種可重復的特性或磁滯回線在然而,鐵磁性材料并不存在于其他材料的特性中。記憶電阻器或記憶電阻器是一種顯示磁滯電路原理的元件,它們能夠通過改變其相對電阻來保持通過磁滯電流的記憶這些設備模仿了人腦中突觸的工作方式,這引起了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軍事研究人員的注意。截至2010年,研究的目標是開發出體積小到可以裝進兩升容量的超級計算機,在智力上相當于貓的大腦。有些彈性的材料,如薄金屬,會表現出熱滯后效應。當來回彎曲叉子的尖頭時,金屬原子排列的變化會顯示出磁滯,但是,與磁性材料不同,這種金屬在重復使用時會變得不那么靈敏力的作用。這被稱為加工硬化,并最終導致金屬變脆和斷裂。金屬對力的反應會產生滯后,最終斷裂,導致能量損失,稱為滯后損失。遲滯模型在許多科學領域都有應用,20世紀70年代,俄羅斯數學家開始根據這一原理對非線性系統進行建模。隨后,他們發展了普雷薩克模型等理論,該模型可用于描述從經濟學到構造學和超導電性等廣泛科學領域的滯后現象
-
發表于 2020-09-17 21:10
- 閱讀 ( 1920 )
- 分類:科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