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什么是苗勒模仿(Mullerian Mimicry)?

    苗勒擬態是一種生物學現象,兩種可能沒有密切聯系的有害物種在外表上互相模仿,嚇跑捕食者。這些動物可能有一個共同的捕食者,因此當它們的體型與捕食者眼中的危險相聯系時,它們會相互受益,最常見的例子是蝴蝶,它們的翅膀上有...
    苗勒擬態是一種生物學現象,兩種可能沒有密切聯系的有害物種在外表上互相模仿,嚇跑捕食者。這些動物可能有一個共同的捕食者,因此當它們的體型與捕食者眼中的危險相聯系時,它們會相互受益,最常見的例子是蝴蝶,它們的翅膀上有相似的彩色圖案,以幫助嚇跑捕食者。蝴蝶真正的排斥機制是它的臭味。拿著一本書的女人模仿苗勒魚是多種形式之一指有機體用來幫助它們生存的模仿。許多類型的模仿的基礎都是語義學——一種危險的有機體(黃蜂、毒蛙等)通過鮮艷的顏色(如鮮黃色、橙色、紫色或紅色)向捕食者發出防御信號的策略。這是一種自然與crypiss相反的策略,當有機體試圖通過盡可能少的注意力來生存,比如在偽裝中。有些有機體甚至同時使用這兩種方法,試圖在被發現之前不引人注意,在這一點上,它們閃爍著警告的顏色或符號。這種雙重策略在許多蛇和兩棲動物中都能找到。苗勒擬態的概念最早是由德國博物學家弗里茨·穆勒(Fritz Muller)于1878年提出的,他是達爾文進化論的早期倡導者。在理論發表后的幾十年里,博物學家花了大量時間試圖解釋這個理論中某些看似空洞的地方,并將其與實地觀察相結合。英國博物學家威廉·貝茨(William Bates)研究了巴西蝴蝶,提出了貝茨模仿(Batesian Simulation)的概念,即無害的物種模仿有害物種,愚弄掠食者相信它是有害的這表明了獨立進化的血統是如何通過自然選擇相互相似的。令人困惑的是為什么有害物種也會彼此相似。這個問題是穆勒提出的模仿苗勒的建議來回答的。
    • 發表于 2020-09-18 00:31
    • 閱讀 ( 905 )
    • 分類:科學教育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