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狂奔而來,不光人們歡歌笑舞喜相迎,就連一向以端莊沉穩示人的建筑們,都忍不住扭起不算曼妙的腰身,一起狂歡啦!
波蘭扭曲屋

扭曲屋位于波蘭北部的海濱城鎮索波特,是建筑師扎列斯基的得意之作。房屋建于2004年,附屬于一家復合式購物中心。童話般的造型給這家購物中心帶來了紅火的生意。
不同于一般規規矩矩的建筑,扭曲屋整個樓身呈現出褶皺樣,好像喝醉了酒,歪歪扭扭地站不住腳,又好像被照了哈哈鏡一樣。雖然長相不夠“端莊”,但那絲毫不影響這座嘻嘻哈哈毫不嚴肅的小屋成為索波特的特色之一。
越南杭嗯尕酒店

杭嗯尕酒店,相信不少人看到這幾個字都會皺眉,這是什么名字?其實原因很簡單,這座外形古怪的酒店的老板,名叫“Dang Viet Nag”,音譯過來就是如此啦。杭嗯尕又被人稱為“瘋狂的房子”,它隱蔽在越南林同省大叻的山區小鎮中,是一棟非比尋常的建筑。酒店外表像一顆扭曲的樹,里面有一個個不同主題風格的客房,跟個迷宮似的。房子設計奇巧,創造了童話般的世界。有主題為“螞蟻客房”的小屋,墻壁上掛著一只巨大的用紙漿制作的螞蟻模型,其中的家具、裝飾,也都以爬行動物為主,個性而又令人毛骨悚然。
米拉之家

米拉之家坐落在西班牙巴塞羅那的市區里,建于1906年到1912年間。米拉之家的特點是有著波浪形的外觀,整棟建筑沒有一處直角,房間的形狀幾乎是圓形設計,無論是天花板、窗戶還是走廊,很少有方形或是矩形的,其設計師高迪的理念就是“直線屬于人類,而曲線屬于上帝”。除去曲線,整棟建筑的力學結構也是高迪設計特色之一,米拉之家的重量是由柱子來承受的,每一層樓的布局并不相同:三樓隔出三戶住家,四樓隔出四戶,五樓也是四戶,六樓又變為三戶。每戶占地面積也不相同,最大600平方米,最小的僅290平方米。
這處建筑里里外外都顯得怪誕,卻不讓居住其中的人感到不適。陽臺欄桿是由扭曲的鐵條、鐵板繞成的,墻是由白色的石材砌成的。游走其中,蜿蜒而行,像原始人建筑的住所,又像海水沖蝕過后的洞穴。建筑裝有寬大的窗戶,每一戶都能雙面采光,光線順著采光中庭還有外面街道進來,整個房屋亮亮堂堂。
百水公寓

百水公寓地處奧地利維也納,是奧地利猶太裔建筑師百水先生和維也納市政府合作設計的一座公寓。百水先生從1985年開始設計建設,歷經一年,于1986年完工。期間,他不僅自己畫設計圖,還親自跑到現場指導施工。
由于公寓頂樓有一個圓頂,維也納人又稱這棟與眾不同的公寓為“保齡球木瓶房子”。百水先生一生最討厭直線條,他喜歡鮮亮的色彩,跳躍的線條,比如這座建筑。百水公寓像一幅涂鴉,紅、藍、黃、紫、桔,孩子隨意地使用這些鮮艷的色彩,不想涂色的地方就露出了灰泥的本色。每個色塊間由線條隔開,線條也是彎曲的。屋內外不對稱的色調,扭曲著,恍若童話小屋,百水公寓獨特而又另類。
旋轉住宅

如果說前面的建筑只是不甘尋常,做了幾個高難度的動作,那么接下來這個豪宅可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不再是固定不變的形狀,可以90度旋轉。這間名叫“沙里夫哈住宅(Sharifi-ha House)”的房子位于伊朗首都德黑蘭市,它的特別之處在于立面上的三個房間均設有機關,只要按下按鈕,這三個類似盒子的房間就會旋轉。
之所以設計成這樣并不是為了好玩,而是為了通過旋轉獲得最佳采光效果,住戶可以根據四季變化選擇房屋朝向,一年都能得到最好的光照。不僅如此,旋轉后這些房屋延伸在半空中,整棟建筑一下子增加了三個房間的空間。
首爾旋轉大樓VELO塔

VELO塔地處韓國首爾龍山國際商務區內,由三部分組成:一個底座,兩座摩天大樓。兩座大樓高125米,一橋相連。每棟大樓均由一個個圓形巨塊堆砌而成,類似旋轉凸輪軸發動機。一塊塊轉換著方向,垂直著排布開來。高抬的底座連接著兩座塔樓,漂浮在公共景觀之上,給旁邊的公寓提供了空間,另一個連接的橋結構所處位置更高,在30層處。
每座塔樓有八個不同的住宅部分,通過動態的旋轉和組合,八個部分排布地別有意境。一經建成,VELO塔就和周圍傳統建筑形成強烈對比,橫向旋轉和縱向堆疊體現了現代建筑的理念,如此設計既做到了視野最大化,又充分保護了隱私。如今,VELO塔已成為龍山地區的標志性建筑。
(作者:張連敏)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