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一則“沒評上優秀 女員工抑郁失語 ”的新聞在網絡世界引發熱傳,相關議論以“多半是裝的”、“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和“演技太好了”等不相信言論為主。


這位女士的失語癥狀是裝的嗎?有可能。有沒有可能不是裝的,而是真的病了呢?同樣完全有可能。
臨床醫學作出診斷需要充足的診斷依據,僅憑新聞中并不專業的描述自然不能隔空作出診斷。但是,在醫學上的確存在這樣一種疾病——轉換性障礙。
轉換性障礙是一種什么疾病?
轉換性障礙(conversiondisorder):也叫功能性神經癥狀障礙(functional neurological symptom disorder),屬于一種心理健康性疾病。在美國精神醫學會最新的第五版診斷和統計手冊(DSM-5)中,這種疾病的術語沒有被修訂,但是類屬做出了修改,從修訂第四版(DSM‐IV TR)中的“軀體形式障礙(Somatoform Disorders)”修改為DSM-5中的“軀體癥狀和相關障礙(SomaticSymptom and Related Disorders,簡稱SSD)”,包括:軀體性癥狀障礙(SomaticSymptom Disorder )、疾患焦慮障礙(IllnessAnxiety Disorder)和轉換性障礙或功能神經性癥狀障礙(Conversion Disorder或(Functional Neurological Symptom Disorder) 。
轉換性障礙,指一個人由于精神壓力心理沖突引發的神經功能障礙性表現,常見于兒童晚期和成年早期,但是可見于任何年齡;女性似乎更常見。
癥狀:可以表現為一個或多個身體功能障礙,比如,無力或癱瘓;異常運動,如震顫或行走困難;平衡障礙;吞咽困難;驚厥或抽搐;反應遲鈍;失語癥,如無法說話或言語不清;視力障礙,如復視或失明;聽力問題或耳聾;麻木或觸覺障礙等。
特點是,身體和輔助檢查不能檢出器質性(就是實質性)損害。換言之,表現出來的神經功能障礙不能用客觀的檢查結果來解釋或不匹配。
同時,相應的功能障礙又非患者所能控制的,也就是說是真實存在的,而非患者刻意裝出來的。
危險因素包括:
近期有顯著的壓力或情緒創傷體驗;
女性,更容易患上轉換障礙;
心理健康問題,如情緒或焦慮癥,分離性障礙或其他人格障礙;
患有可導致類似癥狀神經系統疾病,如癲癇;
家族成員存在轉換性障礙患者;
兒童期身體或性虐待或被忽視史。
診斷標準:
DSM-5所列出的轉換性障礙的診斷標準——
1. 必須存在一個或多個患者無法控制的、軀體運動或感覺功能障礙的癥狀,這些癥狀不能由神經或其他醫學疾病加以解釋。
2. 患者的癥狀可能與一個無論身體或心理上的壓力或創傷事件相關聯,盡管并非所有患者均存在這種誘因。
3. 癥狀并非患者有目的、或為了獲得某種預期的利益而刻意所為,即并非假裝的。
4. 相關癥狀并不能用一般的疾病、吸毒或文化上公認的行為比如在一個宗教儀式的經歷來解釋。
5. 患者的癥狀必定引起顯著的壓力或社會、工作或其他方面的困難。
6. 癥狀不能用另一個心理健康問題來解釋。在這種情況下,精神健康專家可以要求進行心理測試。
檢查:做出轉換性障礙診斷的前提是,經過系統檢查排除器質性神經性疾病。沒有特異性檢查可用,通常仍是臨床常規的檢查,包括體格檢查、X射線或其他影像學檢查、腦電圖(EEG)掃描、肌電生理檢查(肌電圖)等。
有時診斷并不簡單,因為轉換性障礙有時與一些疾病的表現類似,如重癥肌無力、格林-巴利綜合征、帕金森氏病和癲癇等神經障礙、中風、狼瘡、脊髓損傷、HIV/ AIDS等。需要相應檢查、一定時間的觀察等加以排除。
預后:轉換性障礙通常會在幾天或者幾周內戲劇性或者緩慢恢復。
盡管如此,出現這種情況也需要第一時間就醫,進行相關的檢查和治療。因為,這種功能障礙性診斷是滯后性的,而且有部分診斷為轉換性障礙的患者會在隨后出現器質性病變,甚至可以遺留不可逆性功能障礙性后遺癥。
治療:缺乏針對性特別治療措施。
這類患者通常容易接受暗示,因此對于醫生的信任是關系治療效果的重要因素。
具體治療措施包括:
心理治療,談話、催眠或者麻醉分析等。
物理療法,可以防止某些并發癥。例如,對于癱瘓肢體的被動性運動,可以有助于防治肌肉廢用性萎縮。
經顱磁刺激,是近年來開發的一種新的腦疾病方法,比如已經被批準用于某些偏頭疼等疾病治療。有一些研究報告顯示,轉換性障礙患者可能會受益于對于大腦的弱電磁刺激治療。
女員工可能是轉換性障礙嗎?
這位名為周麗的36歲的女員工,在公司首輪由職工進行的投票選舉中以高票獲得預選名額,這就大大提升了她的預期,認為優秀員工已經十拿九穩。但是,公司高層最終公布的結果,周麗卻被刷掉。這就是通常人們說的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雖然公司優秀員工的評選并非大事,獎勵也非常有限,但巨大的心理落差完全可以造成一種心理壓力事件,誘發心理障礙性疾病。
事實上,周麗身上的確發生失語這種神經功能障礙,而醫院進行的系列檢查又很大程度上排除了器質性疾病的可能性。
更重要的是,公司領導給她補發優秀員工獎勵后,癥狀出現戲劇性的部分恢復。
另外,根據介紹這位女士屬于比較敏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神經質”的人。
綜上,雖然由于缺乏第一手資料,不能除外這位女性其他疾病或者裝病的可能性,但是,從現有描述來看,她非常有可能是患上了轉換性障礙。
轉換性障礙的來龍去脈
轉換性障礙還有一個老一點的名字,叫癔癥性精神官能癥(Hysterical neurosis)。
那位說了,說了半天原來是癔癥啊。沒錯,就是癔癥的一種。當然癔癥是早已被現代醫學淘汰的疾病名稱。
說起癔癥,還有一個名字大家也很熟悉,就是音譯名歇斯底里(hysteria)。希波克拉底認為其癥狀源于子宮(uterus)的“不安分”,因此命名為hysterus。
至于轉換性障礙則是由大名鼎鼎的弗洛伊德的老師法國神經病學家夏科特在19世紀率先使用,雖然這類疾病的分類和命名幾經修訂,但是轉換性障礙卻一直被保留使用。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