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根辣條冷靜冷靜”、“買了一百包辣條,有錢,就是任性”……“辣條”最近真的很忙,一條“請外教吃辣條”的話題也瞬間引來了跟風黨,大家紛紛用“辣條”開起了各種玩笑,編出了不少“段子”。

別以為“辣條”都是地攤貨,人家走出國門之后,價格可以飆升。國外購物網站亞馬遜上20包的組合甚至賣到了14.99美元,相當于一包四塊五人民幣。“辣條”有甜辣,麻辣,辛辣等各種口味,以湖南、四川、重慶、河南等地生產為主流。愛吃“辣條”,分分鐘停不下來,這些人都是什么心態?
吃辣那種鉆心的“痛”
“享受”與“痛”的差別,在“辣”這種口味上變得模糊,在一陣折磨的痛感之后,舌尖上的味蕾將產生一種新的快感,這種痛,從何而來?
從生理學的角度很容易解釋為什么辣椒會產生疼痛。在你的舌頭上,味蕾與傷害性疼痛纖維是相連的。因此能夠刺激味蕾感受器的相同的化學物質也會刺激相連的痛覺纖維。對于辣椒,這種化學物質就是辣椒素。如果你想享受一餐辛辣的美味,你就必須將食物中辣椒素的濃度控制得足夠低,這樣你的味覺感受器才會比痛覺感受器更活躍。
但對有些人而言,這種痛感并未轉化成快感,只留下了深深的“痛”。這是因為,口腔中的痛覺感受器與其他感覺感受器一樣,隨著時間的延遲,感受器會對一個恒定的刺激產生適應。那么這就是重點所在,你可以鍛煉自己享受辣菜了,那些還不能適應辣味的,或許不久之后就能變成吃辣達人。
吃辣為什么會上癮?
吃辣對很多人是受虐,但對于熱愛的粉絲是頓頓離不了口,即使是有種“煉獄”般起死回生的快感。聽聽粉絲們的心聲吧:“辣條這種獨具中國特色的食品就應該大膽走出去往國外猛銷,我用親身經歷證實辣條在國外絕對有市場。廣告詞我都想好了:你是我的小呀嘛小辣條,怎么愛你都不嫌多。”
如果說剛剛的內容太微觀,一個更加科學的數據表明,“辣大哥”已經成為中國第一口味。2010年,中國全面小康研究中心聯合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對中國人的飲食狀況進行了一項調查:川菜以51.2%的投票率位居受歡迎榜之首,其他依次為東北菜、湘菜、魯菜及粵菜。各種口味中,喜歡“辣”的人最多,占40.5%;其次是“甜”,28.4%;然后是“咸”,17.3%。47.28%的人每天至少吃一頓辣菜,23%的人兩天吃一次,18.78%的人一周吃一次。
這是因為當辣椒的辣味刺激舌頭、口腔的神經末梢時,機體的神經系統會反射性地出現心跳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增加、腸胃蠕動增快而加倍“工作”;同時興奮性的刺激會使大腦釋放出內啡肽,再吃下去,大腦又會以為有痛苦襲來,于是釋放出更多的內啡肽。內腓肽會促進大腦內另一種物質——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是一種腦內分泌,它相當于每個人體內的“獎勵系統”的物質基礎,是一種類似腎上腺素的物質,可以影響一個人的情緒,在短時間內令人高度興奮。
于是享樂主義的大腦讓我們吃辣吃上癮了。
就連愛情,也離不開辣條。最后看看和辣條有關的愛情宣言:
@劍神葡萄:我愿做一只小羊,跟她去放羊,我愿她拿著細細的辣條,不斷輕輕打在我身上。
@浪花一朵朵:喜歡上你,不因為你有車有房,只是那天陽光很好,你穿了白襯衫,兜里揣著一包辣條。喜歡一個人也可以很純粹,喝酸奶不舔蓋,吃得起茶葉蛋,剛剛好買得起辣條。
說到這,明白辣條怎么征服世界了吧。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