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至2006年任美聯儲主席的艾倫·格林斯潘功不可沒1996年,艾倫·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創造了"非理性繁榮"這個詞,他在1987年至2006年擔任華盛頓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他的任期指的是投資者傾向于高估特定市場,尤其是網絡產業。他和其他人沒有意識到這樣的描述,這段話埋在演講的中間,可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當然,演講是廣播的,讓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到。這種效果不僅是由于格林斯潘的描述,而且是因為它的準確性,而幾年后發生的互聯網泡沫破裂,通常被認為是格林斯潘的觀察所預見的。
非理性的繁榮可以描述一個高估市場的投資者。其直接影響是非常明顯的。格林斯潘在第二天將這個行業的投資描述為非理性的繁榮時期,全球股市下跌了好幾個百分點。在倫敦、東京、香港、法蘭克福和美國,投資下降了百分之四。雖然市場在幾天內就恢復了,但所有的經濟學家都明白了用幾句話就能影響市場是多么容易,正如后來在網絡產業上的支出幾乎完全崩潰所證明的那樣。除了這個詞被認為是對市場狀況的一個卑鄙教訓外,它現在也被稱為對任何不正當市場投資的描述。另一個非理性繁榮的例子發生在對房地產市場的投資,以及支持房地產市場的金融業。投資的峰值遠高于合理的合理水平,在市場崩潰時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很多時候,投資者在沒有正當理由的情況下進行投機時,會制造出投資增加的泡沫,最終破裂,非理性繁榮也是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羅伯特?J?希勒(Robert J.Shiller)2005年出版的一本書的名字。這句話仍然是廣為人知的流行語,它喚起了人們對專家意見對投資影響的警示。此外,它仍然是對投機的描述,沒有理性的評估。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