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亞國旗是東盟成員國,最初的五個條款規定了協會的宗旨和宗旨。宣言的一些主要目標是通過合作和尊重東南亞國家的內部主權來促進區域內的和平與穩定,東南亞國家聯盟的創建部分是為了緩解進一步的沖突。建立該聯盟的另一個動機是為了團結分散分散的東南亞經濟,以刺激經濟增長,結束對高度工業化國家的依賴。
東盟包括馬來西亞。截至2010年,除了老撾、越南、緬甸、印度尼西亞和文萊之外,10個成員國組成了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定期舉行組織會議,稱為東盟首腦會議,在會上他們致力于解決地區問題該地區還主辦大型會議,如東亞峰會(EAS),包括16個東亞國家的領導人,以及亞歐會議(ASEM),旨在加強亞歐之間的聯系。在2003年第九屆東盟首腦會議上,東南亞國家聯盟決心通過一個全面的藍圖以三大支柱為基礎的東盟共同體:經濟共同體、社會文化共同體,以及政治安全共同體。這三大支柱由規劃的路線圖確定,路線圖概述了完成的時間表。共同體藍圖的目標反映了《曼谷宣言》的創始原則。東南國家聯盟實施的方案包括區域時間標準,稱之為東盟共同時間,以及藍卡制度,這是一項覆蓋東盟成員國的區域性機動車輛保險計劃。東盟與中國和韓國合作制定的另一個計劃是清邁倡議(CMI)。CMI建立了一個貨幣儲備,以亞洲貨幣計值可用于緩解參與國短期資金流動性問題的單位。
東盟成員國從1967年開始有5個成員國,但已大幅增長。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