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我是一包傷心的辣條,最近,一位網友在知乎上問了一個問題:我們公司技術負責人準備培訓一下開發同事,讓他們學習一下測試技術棧,從而分擔一下測試的工作量。評論區有一位網友表示:跟我們公司之前一樣,結果軟件在上線的時候有個嚴重問題都沒有找出來,后面把大家的工作量越加越大。。。”測試哪有他們想的那么簡單。
能做,和能做好,中間差了很多,如何高效、全面的測試出軟件中的BUG,這是值錢的地方。
如果說軟件測試無非就是寫幾個測試用例,再去執行,再把BUG匯總。
那么,程序員無非也就是寫幾行代碼,實現需求。
產品經理無非也就是提出需求,讓技術實現。
運營無非就是打廣告而已。
UI無非就是做界面的。
軟件測試的歷史
軟件測試的起源要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計算機剛誕生不久,只有科學家級別的人才會去編程,需求和程序本身也遠遠沒有現在這么復雜多變,相當于開發人員一人承擔需求分析、設計、開發、測試等所有工作,主要以調試為主。直到1983年,美國國家標準局發布“Guideline for Lifecycle Validation, Verification and Testing of Computer Software”,也就是我們常說的VV&T。VV&T提出了測試界很有名的兩個名詞:驗證(Verification)和確認(Validation)。人們提出了在軟件生命周期中使用分析,評審,測試來評估產品的理論。軟件測試工程在這個時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而真正引起軟件測試質變的是智能手機的普及,智能手機成為了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更是推進了軟件測試的發展,隨著技術的發展,接口自動化測試火了起來,而且以燎原之火趨勢影響著IT領域。
雖然軟件測試的發展一直很好,但軟件測試依舊是頗具爭議的領域:
首先,相對于開發來說,軟件測試入門的門檻較低,有些人因為IT界的高薪而頻繁轉到此行,但又不愿意學習更多的知識和技術,入行四五年依舊在做著最基本的功能測試,久而久之,軟件測試的技術水平參差不齊,進而拉低了軟件測試工程師在整個行業中的形象。其次,沒有持續關注軟件測試的人對于軟件測試的印象還停留在很久之前,覺得軟件測試僅僅是按照操作手冊,點點鼠標,驗證一下結果,不需要你有代碼能力。最后,軟件測試不僅僅要有一顆細膩的心還必須有著很強的理論性,技術偏向于純邏輯。高級的測試會把測試技術玩出花來。比如工作要用釘釘打卡,我就自己寫個自動化打卡腳本,每天定時打卡,前后控制5分鐘的隨機時間,還不被發現出現問題。還可以用接口測試工具做一些其他的事,比如:湖北房價變化啊、天津天氣情況啊、還有最新的自動化知識啊、抖音推薦內容啊。。。其實測試到后期也要用開發的技術,這里改用王牌特工里的話:無代碼者,無以立也。
也正因如此,知乎上經常可以看到有人提出諸如:“軟件測試還有未來嗎?”、“軟件測試是飽和了嗎?”、“2020年軟件測試該如何走下去?”等問題。其中有個知乎網友在建議學習軟件測試的回答下評論道:因為軟件測試簡單啊,開發太難了。
軟件測試真的很簡單嗎?
近年來,軟件測試的發展速度極快,軟件測試再也不是當初人們口中的“點點點”就行了。最早基于瀏覽器進行測試,后面一點點擴展到接口、自動化、性能等測試
最早的軟件測試者,會編寫測試用例就能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了,不過最近幾年以來,伴隨著各個端平臺的迅猛發展,軟件測試技術棧就更新了好幾代,并沒有大多數人想象中那么簡單,做好軟件測試并非易事,如何在軟件測試領域占據自己的一席之地是很多軟件測試者都在思考的事情。
現如今能夠熟練的使用Python技術,已經是每個人所必須掌握的技能了。
有的人是科班出身,有的人是由其他行業轉行成為測試的一員,無論是哪一種情況,都需要一個良好的基礎。軟件測試需要掌握的技術越來越多,雖然嘴上說著“學不動了”,但身體很誠實,已經默默的把技術的官方文檔加入到瀏覽器收藏夾。
軟件測試需求飽和了?
知乎、百度等一些平臺上偶爾出現這樣一種說法,軟件測試熱度已經降低了,軟件測試市場已經飽和了,軟件測試工作沒有那么好找了。但實際上,這種說法并不成立。軟件測試剛剛進入這個時代沒多久,這個東西就飽和了?你們覺得可能嗎?
任何一個行業都有一個優勝劣汰的模式,這個模式相信大家都有一個認知,也是一個定律。市場需要它就不能沒有,
根據職友集的數據來看,軟件測試的市場那個需求量依舊很大。
圖片來源于職友集
由上圖數據可以看出,在今年疫情爆發的時候,市場需求量有下滑趨勢,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市場對于軟件測試的需求又逐步增加。
無論軟件測試這一領域如何發展,自身的技術和經驗等硬實力永遠是核心競爭力。
記得前段時間,有個朋友曾向我吐槽,大專學歷,在深圳一家企業做了8年功能測試,每天朝九晚五,很少會主動加班,薪資10K,本來想著說就在這家公司一直做下去,直到退休。
今年2020年受疫情影響,IT行業裁員嚴重,剛好他們公司就面臨著這樣的事情,而他也是裁員名單中的一位。
現在,聽他說已經面試了快半個月只收到了一家offer,他只會寫測試用例,看需求,其他都不會。給他開的薪資是6K又嫌低。年齡也不小了,對于未來一片迷茫。
對于軟件測試來說,想要有更好的發展,就需要持續學習、不斷進步。總而言之,可能你現在“點點點”的日子過得很舒服,但是長此以往和“溫水煮青蛙”無異。跳出舒適圈才是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的開始!想要了解更多歡迎你的掃碼到來。
jq.qq.com/?_wv=1027&k=tMNNhYUh (二維碼自動識別)
·······································································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南通華岡軟件,在南通屬于規模比較領先的,聽說正在招人,你可以聯系了試試哦 回復樓下:金蝶只是在南通只是銷售代理商,根本不做開發業務。華岡軟件目前擁有開發人員80余人,在南通沒有幾家可以達到這樣的規模
···································^^····································
掌上南通
·······································································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11月1日,2020南通新一代信息技術博覽會在南通國際會展中心開幕。來自國內外信息技術領域知名企業代表及行業專家學者相聚紫瑯湖畔,縱覽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成果,共商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大計。
會上,總投資470億元的24個重點項目集中簽約,這些項目將為南通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注入新的強勁動能。南通市委書記徐惠民充滿激情地表示:“南通信息產業已經融入長三角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朋友圈’,是產業集群的積極構建者和主要受益者,南通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中將構建新發展高地。”
選準“賽道” 新興動能蓬勃發展
進入21世紀,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突破應用,正在對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和國家治理產生深刻影響。隨著5G商用全面推開,萬物互聯加速、云端共享升級,新一代信息技術迎來黃金發展期。
目前,國內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已經形成長三角、環渤海、珠三角三大核心區域集聚發展格局,其中長三角地區產業鏈最完整、技術最先進、產業規模最大、分工協作最好,上海、無錫、蘇州等重點城市產業發展各具特色。
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眾多賽道上,南通深耕細分領域,加快發展智能芯片產業,推動封測環節向上下游延伸,重點突破工業嵌入芯片、大數據存儲芯片、光模塊芯片等關鍵核心芯片設計制造,發展集成電路專用設備、材料和零部件,打造江海“芯谷”。
加快發展大數據產業,推動大數據集聚化、規模化和創新化發展,深度挖掘應用,建設華東地區重要信息港;加快發展新一代信息通信產業,重點發展5G+工業互聯網、海洋通信網絡、衛星通信網絡,做強光通信產業鏈。
加快發展智能裝備產業,重點突破數控系統、伺服系統等工業軟件,研發生產數控機床、智能機器人,推動工業互聯網技術產業化。
目前,南通在多個領域形成獨特優勢。大數據產業機柜總量居全國前列,數字應用加快拓展,已建成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集成電路封測水平全球一流,產能全國第二;光通信領域特種光纖、海底光纜等產品成為德國電信、法國電信等國際知名通信運營商的首選;智能裝備領域RV減速器、伺服系統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中天科技擁有8個行業單項冠軍、培育冠軍、隱形冠軍產品,承擔4項國家“863計劃”和6項國家重點研發項目,獲得1800多項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授權,主持或參與制訂330多項國際、國家及行業標準。通富微電分別位居全國封裝行業第二、全球第五,通富微電連續承擔了“十一五”“十二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02”專項)項目,是國家科技重大專項(“02”專項)骨干承擔單位,通過專項實施在國內封測企業中率先實現30.48厘米28納米手機處理器芯片后工序全制程大規模生產,與國產高端處理器配套的封測技術達到7納米。
工業機器人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傳統制造的典型案例。作為工業智能制造的“急先鋒”,工業機器人“關節”——減速機技術被日本企業壟斷長達20年。打破“僵局”的是南通一家機械制造企業——南通振康機械。依托企業的精密加工能力,振康機械拿出一半以上的利潤投入研發,成功打破外企封鎖,開發出中國人自己的減速機,打通了我國工業機器人全自主化生產的最后一環。
南通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中選準自己的“賽道”。經過這些年的蓬勃發展,南通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規模不斷壯大,擁有規上企業350多家,今年1-9月實現產值1230億元,增長14.7%。
政策支撐打造最佳產業生態
近年來, 南通交通正在發生格局性變化:滬蘇通鐵路建成通車,北沿江高鐵年內全線開工,滬通城際加快規劃,南通新機場選址獲得批復,“十四五”時期,滬通之間車程將由現在的66分鐘縮短到34分鐘。南通經濟發展穩中向好,前三季度地區生產總值達到7284億元,增長3.4%,增幅全省第一,年內有望進入“GDP萬億元俱樂部”。
南通正奮力打造長三角一體化滬蘇通核心三角強支點城市,加快建設綜合交通新樞紐、雙向開放新門戶、高端制造新中心、創新創業新首選、市域治理現代化新樣板。實現奮斗目標,需要科技加持、數字賦能。徐惠民表示:我們有可能、有條件、有必要打造成為國內一流、全球有影響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地,打造高速泛在、場景更豐富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高地。
南通排定了“時間表”和“任務書”,以期為經濟發展注入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鮮明“基因”。到2025年,南通將建成“一核兩區六基地”新一代信息技術相關創新平臺、特色產業園和孵化基地,力爭培育1000家億元級、100家十億級、10家百億級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相關企業,帶動相關產業規模突破5000億元。
“時間表”和“任務書”的如期和出色完成,則需要更加完善的政策體系來支撐。近幾年,南通進一步完善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推出產業轉型升級“24條”和中央創新區專項政策。支持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對落戶南通中央創新區的科研院所、研發機構、創投機構等給予個性化政策支持;對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領域重大項目,采取“一企一議”“一業一策”的方式,優先列入全市重點項目計劃,保障產業發展空間。
正如萬物生長離不開陽光、空氣和水,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也離不開一個好的生態。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中,南通目標是打造最佳的產業生態。為此,南通將強化人才支撐,在出臺富有競爭力的“人才新政”基礎上,開行“保姆式”人才服務“直通車”,為解決人才后顧之憂,南通正在上海建設南通大廈,讓高端人才落戶保障在上海、創新創業在南通。
南通將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打造成創新創業新首選,構建一流的產業生態,滋養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不斷繁榮壯大。
南通堅持“有求必應、無事不擾”,以最高效的政務環境、最舒適的生活環境、最公正的法治環境,讓各類市場主體“近悅遠來”;南通將豐富應用場景,在建成國內工業互聯網首個2.0版二級節點、運行全國首個市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基礎上,搶先搭上新基建“特快列車”,規劃建設105平方公里車聯網示范區,不斷拓展智慧醫療、慧學南通等應用場景;南通將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導各方資本、創新要素集聚南通,當好科技創新保護者、配套政策制定者、創新文化倡導者。
今年,南通正在扎實開展“大項目突破年”活動,今年前三季度新開工、新簽約20億元以上項目134個,其中百億級項目28個,晶圓制造、玻璃基板、智能裝備、數據中心等一批重大項目“扎堆”落戶。
南通已然成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項目的優選之地。騰訊、阿里、華為、京東等巨頭紛紛落戶,中天科技、通富微電等本土企業加快壯大,龍芯智能、華存電子、飛昂光通訊等行業新秀企業落戶南通,形成引進企業與本土企業競相發展、鏈式發展的良性格局,推動了產業層次加速邁向中高端。
搏擊藍海推動產業鏈垂直整合
11月1日,南通高新區集成電路零部件產業園正式開園。南通高新區與中國集成電路零部件創新聯盟簽訂集成電路零部件產業園項目合作協議。通州區政府與福建安芯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簽訂集成電路零部件產業投資基金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同時,有7個集成電路產業投資項目集中簽約。
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中,南通加快推動產業鏈垂直整合。當前,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價值鏈、供應鏈正加速重構,區域化、集群化發展是重要方向。為引領產業發展,南通打造了以南通創新區為核心,以大數據產業園、集成電路測試產業園等國家級平臺為重點,以海安電子信息、啟東半導體裝備及材料、如皋軟件等產業園區為支撐的特色園區體系。
與此同時,南通正在構建和創新公共服務平臺體系,北大長三角光電科學研究院已經落戶,與中科院合作成立新微研究院、南通智能感知研究院,可以提供涵蓋研發、設計、制造、測試、應用等全產業鏈的載體服務。
南通將進一步優化“一核兩區六基地”空間布局,推動特色園區聚焦主導產業,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全面加強與工信部中國軟件評測中心等“國字頭”技術機構、產業聯盟的合作,完善創新和公共服務平臺體系,提高技術孵化、轉化水平,為產業發展提供高效服務,讓廣大企業來了之后“落得下”“長得好”。
面向未來,搏擊藍海。以智能芯片、大數據、新一代信息通信、智能裝備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成為新一輪產業和科技革命的風口,南通瞄準這四大方向,積極布局這一未來產業,搶占發展制高點。江海交匯點上,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鏈正逐步完善。
瞄準大數據這座“富礦”,南通加快建設華東區域特色大數據產業集聚區。按照世界最高標準建設的大型綠色云計算中心,總投資180億元,項目建成后,將成為華東地區最大的云計算數據中心,為南通打造千億級大數據產業“航母”裝備核心“戰力”。
智能芯片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大腦”。南通以通富微電、捷捷微電等為代表的集成電路封測企業在全球已具有一定影響力。南通指導企業按照垂直整合的思路進行補鏈,重點引進培育移動智能終端、汽車電子、射頻等智能芯片設計制造項目,發展集成電路專用裝備和材料,打造江海“芯谷”。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電子與通信工程博士毛蔚在南通創辦的飛昂通訊,成為中國首家成功實現25G和100G光電收發芯片量產的企業。
新一代信息通信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神經網絡”。南通已經形成以中天光纖光纜、通光線纜等為代表的通信產品板塊。依托現有骨干企業,將積極引進培育物聯網等新技術和新一代通信模擬集成電路等項目,力爭成為5G商用試點城市。
智能裝備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集成應用。智能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高檔數控系統、數字化伺服驅動系統等智能軟件以及智能駕駛技術、智能網聯技術的產業化,都將成為產業發展的重點。同時,南通還將在制造、物流、商務等重點行業和領域,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合應用與試點示范,全面提升產業發展信息化、智能化融合水平。
(來源:江蘇經濟報)
江蘇省國際服務外包企業協會(JPAISOC)成立于2008年,由江蘇省重點服務外包企業、服務外包培訓機構、中介咨詢機構等自愿組成,是具有法人資格的地方性的、非營利性專業社會團體;協會接受江蘇省商務廳、江蘇省民政廳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協會以服務、發展、共贏為目標,旨在政府與企業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國際國內之間建立起溝通的橋梁、合作的平臺和發展的支撐。
微信號:JSoutsourcing
關注更多外包資訊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