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是含金量較高的資質,企業取得該資質后,對于吸引風投資金、申請銀行貸款、參與政府招投標、及申請政府專項資金均有很好的加分作用,最重要的是可以享受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報存在一定難度,2018年申報工作即將到來,小編整理了部分在輔導中發現的申報疑難點,幫助各位少走彎路:
專利數量很重要,申報時知識產權要著重"數量布局 質量取勝”!如果僅僅一兩項發明專利,是不足以在高企認定中獲得評審專家的認可的。小編建議企業提前做好知識產權的規劃工作,知識產權可以通過轉讓或申請的方式盡快取得與企業主要產品(服務)在技術上發揮核心支持作用的相關知識產權。打算在2018年申請高新認定的企業,至少儲備6項軟著或實用新型或1項發明專利。
由于企業在申報時沒有做好相關的規劃,后期在很大程度上拖延了企業的高新申報進程。研發費用歸集是令申報者頭疼的問題,其實研發費用可以歸集的范圍比較廣,研發人員工資、社保,材料費,知識產權申請費,試制費,外包開發費用等等都可以歸集到里面去,具體的可以要求會計按照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工作指引以及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文件的歸集要求來。注意申報前各項計劃一定要做好。各個數據硬指標一定要達到。
在申報高企的過程中我們發現,許多原本應具有高新資格的企業并沒有相對完善的研發組織和管理制度,較多的采取的是粗放式管理,不要在最不應該丟分的地方丟了分。完善各項管理制度也是高企申報的重點之一。
成果轉化的形式是多樣化的,比如銷售合同、測試報告、知識產權、技術服務等等,但是企業往往準備時一頭霧水,準備材料繁瑣但是缺乏針對性。
各報表數據不一致是我們在整理申報材料時發現的普遍問題,如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企業年度審計報告、專項審計報告等,注意涉及到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管理費用、研發支出、職工薪酬、利潤總額等關鍵數據,一定要注意數據的一致性。
有一些企業條件欠缺,沒有提前進行籌劃,臨時抱佛腳請中介機構幫忙做材料,存在材料不真實的問題,為企業后續發展埋下隱患。現在高企認定是趨于嚴格而不是放松,主張早規劃早準備,依規進行合理申報,不符合條件就不要硬申請,早期看似省錢的方式,未來有可能需要更大的代價去彌補,得不償失。切記!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是一件比較復雜的事情,對專業性要求很高,準備申報的企業除了高度重視以外,選擇一個正規有經驗的代理機構,能讓申報成功率大幅提升!
您的專業知識產權顧問,廣州凱東知識產權,申報貫標,專利申請,高新認定,培育入庫,科技小巨人。更多服務免費咨詢QQ:2355652816;微信咨詢請搜索:18925013972
隨時查詢商標檢索專利,點擊登錄凱東知識產權官網:廣州凱東官網
·······································································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一、申請高新企業需要滿足以下八大條件,缺一不可: 1、要求企業申請認定時要求注冊成立一年以上。 ?2、企業通過自主研發、受讓、受贈、并購等方式,獲得對其主要產品(服務)在技術上發揮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識產權。 3、企業主要產品或者服務的技術屬于《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規定的范圍,電子信息技術、生物與新醫藥、高技術服務業等高新八大領域。 4、企業從事研發和相關技術創新活動的科技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比例不低于10%。 (以申報當年上一年度人數為準,比如2020年申報高企就以2019年人數比例為準) 5、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實際經營期不滿三年的按實際經營時間計算)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同期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上年度銷售收入小于5000萬元,比例不低于5%;上年度銷售收入在5000萬元至2億元(含),比例不低于4%;上年度銷售收入在2億元以上的企業,比例不低于3%;其中,企業在中國境內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全部研究開發費用總額的比例不能低于60%。 6、近一年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占企業同期總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 7、企業創新能力評價應達到相應要求(需要企業總評分超過70分)。 8、企業申請認定前一年內未發生重大安全、重大質量事故或嚴重環境違法行為。 二、申請高新企業主要有以下步驟: 企業自我評價——登記注冊——提交材料——專家評審——認定報備——公告公示、下發證書 高新技術企業申請流程
···································^^····································
您好,我們公司在深圳羅湖區,很高興為您解答 深圳高新條件: 1. 核心自主知識產權,擁有2項以上實用新型專利、3項以上軟件著作權 或1項發明專利 2. 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即科技成果產品登記平均4項每一年 3. 總資產和銷售額成長性指標,近3年財務報表和總資產成遞增 4. 具有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的科技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30%以上,其中研發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10%以上; 5. 研發經費投入: 最近一年銷售收入 小于5,000萬元的企業,比例不低于5%; 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5,000萬元至2億元的企業,比例不低于3%; 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2億元以上的企業,比例不低于2%。 6.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占企業當年總收入的60%以上; 7.企業研究開發組織管理水平、科技成果轉化能力、自主知識產權數量、銷售與總資產成長性等指標符合《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指引》的要求。
···································^^····································
···································^^····································
·······································································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近日,山西綜改示范區2020年度第二期“三個一批”項目簽約、投產、開工儀式舉行。涉及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多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其中開工項目44個,計劃總投資329.6億元;投產項目44個,總投資52.4億元。簽約項目89個,計劃總投資691.4億元。
新簽約項目中,某誕生于武漢的高科技企業將集團總部和研發中心全部遷往太原。這是太原的又一家“空降型”企業(“空降型”企業指公司整體或公司總部及核心部門直接遷入太原),也是新材料產業集群中的又一家高科技企業。.............................................................................
除了新材料產業集群,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也在迅速擴大。目前已有三家企業在太原布局國產電腦生產基地,使太原成為全國最大的自主電腦生產基地。其中僅一家生產基地就已經帶來了十幾家上下游企業落地,另外還有三十多家處在接洽階段。目前太原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占比已經躍升至全國第二,僅次于深圳。
山西綜改區成立三年多來,數個新興產業集群迅速形成。太原的產業格局由過去的以鋼鐵、機械、化工、煤炭等傳統產業為主導,正迅速轉向傳統產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雙輪驅動的格局。隨著新興產業集群的不斷發展壯大,“空降型”企業也不斷增多,在產業規模壯大的同時,太原的總部經濟也隨之同步發展。
太原,正變得讓越來越多老太原人不認識了。確實,三年時間太短,太原的變化又太快,以至于好多太原人對太原產業的認知還停留在三年前。
不過,假以時日,人們必會重新認識太原。畢竟,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