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1、兩個專業,都看重代碼能力,打代碼屬于基本要求,跑不掉的。
2、兩個專業在看重代碼能力的基礎上,軟工會多學一些軟件項目開發管理之類的課程,計科會學些單片機等偏硬件的課程。(具體學校排課有差異)
3、對于二本、三本學校而言,基本以培養代碼能力為主。至于兩個專業的差異部分,不當重點來培養,屬于學了就忘,能過就行的程度。所以兩個專業基本差別不大。
4、對于985、211等高校,可能兩個專業偏向性會更明顯一點。但具體還是看學校的,你可以咨詢下你們學校的計算機系專業課老師。
5、就業而言,兩個專業多數畢業生是應聘程序員,程序員對兩個專業畢業的學生是不區別對待的。因為代碼能力是基礎,參照第一條。所以程序員就業還是看個人代碼能力。大公司看重算法基礎,小公司相對看重項目經驗(不一定,如果你代碼基礎好,沒有項目經驗也ok的)
6、如果是應聘偏硬件的計算機工程師,當然計科比軟工有優勢一點。不過都需要硬件工程師了都是大企了吧,參照3、4條,可能985、211更有機會一點。(其實個人覺得這種崗位人數要求不多,而且要找也是找很拔尖的人才)
7、經過前面幾輪轟炸,你應該知道你大概以后就是個擼代碼的程序員了。所以兩個專業對你來說都能保證你的就業。(前提是你要好好擼代碼。)所以選什么專業,基本可以看興趣選。
本人軟件工程已畢業一年,碼農一枚,以上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
最近陸陸續續有小伙伴在問,我更新一下。
1,搞硬件有小公司在搞,后來我有碰到過。但還是不建議去小公司搞硬件,如果對硬件感興趣爭取去大廠。小公司不太好發展,里面技術比較落后,而且你硬件的學習嘗試成本比較高,進去了可能就在這一畝三分地咸魚下來了。市場上對硬件工程師的需求量對比軟件開發確實很小,當心路越走越窄,要搞還是爭取大廠吧。另外,推薦一下B站稚暉君,可以去圍觀一下大佬。
2,建議優先選計算機,選不上了再選軟件。因為當初我選的軟件工程,在我畢業兩年后,被母校取消了。(實話說我們學校這兩個專業起碼95%以上是一樣的,我也不是很懂為啥非要分流,另外我的老師們也表示不理解哈哈)
順便說下,當初我那屆報考的時候,進去是計算機大類招生,讀了一年以后,分流變成兩個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簡稱計算機)和 軟件工程(簡稱軟件)。
當初分流是怎么分的呢?
讀了一年以后,有一天班導開班會,很隨意的說:“一共4個班,1、2班軟件,3、4班計算機。有想換的換一下,沒意見就這么定下來了。我建議你們不要換,這兩個專業是一樣的。”
然后,絕大多數人都沒有換專業,因為要換一個班上課,處了一年的同學又要換一批。而實際上對我們學校來說,學的東西真的沒什么差別。
如果不是大類招生,為了畢業以后能保留專業,建議大家還是選計算機吧 [狗頭]
PS: 畢業以后,我的專業取消了,我的分院重組沒掉了,學校也吞并了周邊的幾個院校換名字了,于是我成了三無人員。之前輔導員還讓我去校友會啥的,還好我沒答應,去了估計垃圾分類都不好分,以后我可能屬于“其他校友”。
+++我要有重選的機會就選數學了:(
+++作為大學學“軟件工程”出來的人,我給個建議:千萬不要學軟件工程。
以后出來社會工作,領導要求你一周內升級APP,你搬出軟件工程那一套,跟領導說不行按“軟件工程”的要求,要先立項,研究客戶需求,……當天晚上,你就要在網上求職了
大學里的軟件工程 里面的理論知識早就過時了,而且僅僅是理論、理論、理論。公司從來都不看這一套,公司看重的只是項目什么時候能完成,能否順利上架,給公司帶來利潤。不是跟你討論:軟件開發的標準流程。
學習軟件工程,相當于那啥,好比在外面戰場上飛機導彈核武器激戰時,你推著自行車上場,還以為自己手握屠龍技,意氣風發,下一秒被轟炸成塵土。
更新:抱歉,可能我這回復給大學新生選專業時帶來疑惑了,非常抱歉
有同學在回復里說:各個專業都勸退。我也專門去看了其他選擇專業的問題,確實回復里一大堆的“勸退”。
出現這種情況,以我自身的經驗來看,原因有二。
一則:選擇這個專業前,對這個專業一點都不了解,單看著名字憑想象,再結合自己的興趣。
我當年在一堆計算機專業中選軟件工程,主要是自己喜歡搗騰電腦(當時主要玩得是裝機DIY),對計算機專業實際是學什么的,對計算機編程方面,一點也不了解。結果大一的C語言課,學得苦不堪言,差點掛科,一言難盡。
其二:相關專業學完出來工作,才發現工作的實際內容與在學校里學的完全不是一回事。譬如,我前面就說了軟件工程專業,關于軟件開發管理相關的內容,就完全跟實際脫節。
還有個栗子是,我有個學土木工程的朋友,滿心以為自己將來能成為一個建筑師,結果畢業后第一份工作去工地“搬磚”——真的動手搬磚,跟工人一起干活,熬不到一個月,逃回家里考公務員。
說這些,是希望后面選專業的同學能意識到:選專業,這是人生一大抉擇,做抉擇之前,最基本的要對這個專業有個清晰的認識,知道它教什么內容,將來這個行業工作是怎樣的?
不能光聽說IT技術人員、程序員 薪酬好,就選這個了。背后的碼農、996、禿頂 這些相關詞也要了解一下吧。
現在誰懂不會光聽媒人的一張嘴,就跟自己的相親對象定下婚約了,最低限度也見見面,了解實際情況,約會過后吧。
末尾:建議所有想報計算機專業的同學,都去買一本書來看看,先預習一下自己能不能吃這口飯。
什么書?
雖然它從大一就給我留下陰影,不止我,其他同學也留著對C語言的陰影。但是目前, 所有計算機專業,C語言是必修必學的一門課。也是檢驗你能否從事IT技術專業的明鏡——沒錯,包括我,所有栽倒C語言上的同學,最后都沒有從事IT技術專業。、
如果你看到這書就覺得頭疼,很大程度上你不適合從事碼農的工作。
當然,等你在學校里拿到C語言教材時,99%的幾率學校給你的 譚浩強 編著的教材。譚教授的這本書,勸退了不少人。所以如果你正在學這本教材,早點扔了換一本吧,也許還能搶救一下。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也是很多考生和家長比較困惑的問題之一,作為一名計算機專業的教育工作者,我來回答一下。
首先,當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計科)專業和軟件工程專業都是比較熱門的專業,在就業方面這兩個專業也都有比較不錯的表現,所以不論選擇計科還是軟件工程,都是不錯的選擇。
從知識結構上來看,在本科階段計科專業的知識面更豐富一些,既涉及到軟件知識也涉及到硬件知識,所以選擇計科專業往往更穩妥一些,未來在讀研和工作的時候也會有更大的選擇空間。對于有明確讀研計劃的同學來說,可以重點關注一下計科專業。
軟件工程專業是所有計算機相關專業當中專業性比較強的專業之一,而且由于軟件相關人才的行業需求量比較大,所以軟件工程專業的就業情況一直有非常不錯的表現,如果從就業的角度出發,可以重點考慮一下軟件工程專業。相對于計科專業來說,軟件工程專業的知識結構相對比較集中,主要圍繞軟件開發、設計、測試等內容展開。
從人才培養方式來看,在本科階段計科專業和軟件工程專業的差別并不大,有很多課程也都是重疊的,實際上當前很多計科專業的畢業生,也會選擇從事軟件開發相關崗位。但是,相對于軟件工程專業來說,計科專業的課題組往往有更多的選擇,學生既可以選擇從事軟件研發的課題組,也可以選擇從事軟硬件相結合的課題組。
從就業前景來看,未來計科專業和軟件工程專業都有比較好的就業前景,相信在工業互聯網時代,計算機和軟件工程相關專業人才的需求量會進一步提升。從大的人才需求趨勢來看,如果想提升就業競爭力,以及獲得高附加值的工作崗位,可以重點考慮讀一下研究生。
我從事互聯網行業多年,目前也在帶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領域,我會陸續寫一些關于互聯網技術方面的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相信一定會有所收獲。
如果有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問題,或者是考研方面的問題,都可以私信我!
+++···································^^····································
1、兩個專業,都看重代碼能力,打代碼屬于基本要求,跑不掉的。
2、兩個專業在看重代碼能力的基礎上,軟工會多學一些軟件項目開發管理之類的課程,計科會學些單片機等偏硬件的課程。(具體學校排課有差異)
3、對于二本、三本學校而言,基本以培養代碼能力為主。至于兩個專業的差異部分,不當重點來培養,屬于學了就忘,能過就行的程度。所以兩個專業基本差別不大。
4、對于985、211等高校,可能兩個專業偏向性會更明顯一點。但具體還是看學校的,你可以咨詢下你們學校的計算機系專業課老師。
5、就業而言,兩個專業多數畢業生是應聘程序員,程序員對兩個專業畢業的學生是不區別對待的。因為代碼能力是基礎,參照第一條。所以程序員就業還是看個人代碼能力。大公司看重算法基礎,小公司相對看重項目經驗(不一定,如果你代碼基礎好,沒有項目經驗也ok的)
6、如果是應聘偏硬件的計算機工程師,當然計科比軟工有優勢一點。不過都需要硬件工程師了都是大企了吧,參照3、4條,可能985、211更有機會一點。(其實個人覺得這種崗位人數要求不多,而且要找也是找很拔尖的人才)
7、經過前面幾輪轟炸,你應該知道你大概以后就是個擼代碼的程序員了。所以兩個專業對你來說都能保證你的就業。(前提是你要好好擼代碼。)所以選什么專業,基本可以看興趣選。
本人軟件工程已畢業一年,碼農一枚,以上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
最近陸陸續續有小伙伴在問,我更新一下。
1,搞硬件有小公司在搞,后來我有碰到過。但還是不建議去小公司搞硬件,如果對硬件感興趣爭取去大廠。小公司不太好發展,里面技術比較落后,而且你硬件的學習嘗試成本比較高,進去了可能就在這一畝三分地咸魚下來了。市場上對硬件工程師的需求量對比軟件開發確實很小,當心路越走越窄,要搞還是爭取大廠吧。另外,推薦一下B站稚暉君,可以去圍觀一下大佬。
2,建議優先選計算機,選不上了再選軟件。因為當初我選的軟件工程,在我畢業兩年后,被母校取消了。(實話說我們學校這兩個專業起碼95%以上是一樣的,我也不是很懂為啥非要分流,另外我的老師們也表示不理解哈哈)
順便說下,當初我那屆報考的時候,進去是計算機大類招生,讀了一年以后,分流變成兩個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簡稱計算機)和 軟件工程(簡稱軟件)。
當初分流是怎么分的呢?
讀了一年以后,有一天班導開班會,很隨意的說:“一共4個班,1、2班軟件,3、4班計算機。有想換的換一下,沒意見就這么定下來了。我建議你們不要換,這兩個專業是一樣的。”
然后,絕大多數人都沒有換專業,因為要換一個班上課,處了一年的同學又要換一批。而實際上對我們學校來說,學的東西真的沒什么差別。
如果不是大類招生,為了畢業以后能保留專業,建議大家還是選計算機吧 [狗頭]
PS: 畢業以后,我的專業取消了,我的分院重組沒掉了,學校也吞并了周邊的幾個院校換名字了,于是我成了三無人員。之前輔導員還讓我去校友會啥的,還好我沒答應,去了估計垃圾分類都不好分,以后我可能屬于“其他校友”。
···································^^····································
我要有重選的機會就選數學了:(
···································^^····································
作為大學學“軟件工程”出來的人,我給個建議:千萬不要學軟件工程。
以后出來社會工作,領導要求你一周內升級APP,你搬出軟件工程那一套,跟領導說不行按“軟件工程”的要求,要先立項,研究客戶需求,……當天晚上,你就要在網上求職了
大學里的軟件工程 里面的理論知識早就過時了,而且僅僅是理論、理論、理論。公司從來都不看這一套,公司看重的只是項目什么時候能完成,能否順利上架,給公司帶來利潤。不是跟你討論:軟件開發的標準流程。
學習軟件工程,相當于那啥,好比在外面戰場上飛機導彈核武器激戰時,你推著自行車上場,還以為自己手握屠龍技,意氣風發,下一秒被轟炸成塵土。
更新:抱歉,可能我這回復給大學新生選專業時帶來疑惑了,非常抱歉
有同學在回復里說:各個專業都勸退。我也專門去看了其他選擇專業的問題,確實回復里一大堆的“勸退”。
出現這種情況,以我自身的經驗來看,原因有二。
一則:選擇這個專業前,對這個專業一點都不了解,單看著名字憑想象,再結合自己的興趣。
我當年在一堆計算機專業中選軟件工程,主要是自己喜歡搗騰電腦(當時主要玩得是裝機DIY),對計算機專業實際是學什么的,對計算機編程方面,一點也不了解。結果大一的C語言課,學得苦不堪言,差點掛科,一言難盡。
其二:相關專業學完出來工作,才發現工作的實際內容與在學校里學的完全不是一回事。譬如,我前面就說了軟件工程專業,關于軟件開發管理相關的內容,就完全跟實際脫節。
還有個栗子是,我有個學土木工程的朋友,滿心以為自己將來能成為一個建筑師,結果畢業后第一份工作去工地“搬磚”——真的動手搬磚,跟工人一起干活,熬不到一個月,逃回家里考公務員。
說這些,是希望后面選專業的同學能意識到:選專業,這是人生一大抉擇,做抉擇之前,最基本的要對這個專業有個清晰的認識,知道它教什么內容,將來這個行業工作是怎樣的?
不能光聽說IT技術人員、程序員 薪酬好,就選這個了。背后的碼農、996、禿頂 這些相關詞也要了解一下吧。
現在誰懂不會光聽媒人的一張嘴,就跟自己的相親對象定下婚約了,最低限度也見見面,了解實際情況,約會過后吧。
末尾:建議所有想報計算機專業的同學,都去買一本書來看看,先預習一下自己能不能吃這口飯。
什么書?
雖然它從大一就給我留下陰影,不止我,其他同學也留著對C語言的陰影。但是目前, 所有計算機專業,C語言是必修必學的一門課。也是檢驗你能否從事IT技術專業的明鏡——沒錯,包括我,所有栽倒C語言上的同學,最后都沒有從事IT技術專業。、
如果你看到這書就覺得頭疼,很大程度上你不適合從事碼農的工作。
當然,等你在學校里拿到C語言教材時,99%的幾率學校給你的 譚浩強 編著的教材。譚教授的這本書,勸退了不少人。所以如果你正在學這本教材,早點扔了換一本吧,也許還能搶救一下。
·······································································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起步月薪大多在3000-5000元左右,高于同齡人1000-2000元的薪資水平,另外還可享受帶薪年假、內部培訓、住房公積金等福利待遇,工作2-3年月薪大約在8000-13000元之間,甚至超出很多相同服務年限的軟件開發人員的薪資水平。
···································^^····································
一般一年經驗加一千,你兩年,兩千應該沒問題,不過你說的3000就要看你是否有點真本事了,比如性能測試、集成測試做的怎么樣。
···································^^····································
應該很高吧 現在測試人員比開發人員待遇要高些 ,人員也較缺,我有一個朋友也在沈陽做測試,工資4000元以上,你朋友有那么多年經驗,待遇應該不差
···································^^····································
·······································································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在馬化騰、王健林、許家印等大佬計劃在沈陽投入數百億后,6月28日,代表阿里云、微軟、海爾與萬科集團的高管,親自來到沈陽皇姑首府科創園,出席首府科創園云創中心開放儀式。
這次新聞發布會,與會的重量級嘉賓,人數眾多,內容豐富。
在首府科創園基地——首府科創園展示廳鋼鐵玫瑰舉辦的儀式上,還有來自國家知識產權局、中房協和沈陽市皇姑區領導。
國家知識產權大數據產業研究應用基地東北中心正式揭牌;
萬科海爾全國“智慧城市、智慧社區”試點項目,也正式落位首府科創園。
所有與會嘉賓,還共同見證了首府科創園與來自全國的14家科創企業合作簽約儀式。
來自各級部門的領導與知名IP企業高管齊聚沈陽皇姑首府科創園,簽約規模之宏大,沈陽罕見。
這,仿佛是發生在一線城市的場景。
大佬時間寶貴,集體親自飛到沈陽,必然是“不得不來”,他們在沈陽投入巨資與熱情,一定是看到了沈陽未來發展空間。
01
已經在市民中耳熟能詳的首府未來城,正式迎來首府產城的主要核心之一——首府科創園。
產城,很多市民仍然不了解。
簡單地說,產城定位是TO B,不是TO C。B的主要服務目標是C。
以產興城,以城促產。
這是萬科首府未來城的核心。
黃佬邪對產城的理解,從一開始不懂,到有一點了解,再到現在多少明白一些:
這是皇姑與萬科聯手打造的一個產業聚集區與產業創新平臺,吸引知名IP企業入駐,形成科創生態圈,孵化各種創新可能。
在官方公布的資料中,首府一期先導區,也就是首府未來城大規劃,涵蓋:
創新孵化、科創辦公、智慧商業、智慧教育、智慧社區等重要組成要素。
而首府科創園由5個要素組成,也就是萬科打造的“5+1+1”科創園模塊拼圖:龍頭企業(阿里、海爾)+產業孵化器(阿里云創新中心)+產業技術高地(微軟智慧城市)+展廳/共享空間+政企服務中心+人才保障+科創商街(首府科創園未來坊)。
與馬化騰等大佬最近兩月投入沈陽不同,首府未來城、首府科創園,規劃更早,投入更早,且已進入實操。
首府科創園,其實是萬科北方區域“一鎮兩園”發展戰略下落實到城市具體業務的代表作之一。
這次正式亮相的,還有阿里云創新中心,代表阿里云正式落位首府科創園,這是遼寧省首個阿里云創新中心,將鏈接阿里系資源,匯聚各種科創資源,孵化未來。
在隨后的路演活動中,阿里云、微軟、海爾三家先期與萬科合作的著名IP企業,展示了公司現狀及在首府科創園的規劃方向,他們將在此設立公司,派駐工作人員工作,工作內容涵蓋各種技術創新,普通市民經常聽到的智慧城市、智慧家居,是他們工作內容之一。
我們必須承認,沈陽過去在很多方面的節奏,滯后于全國一線城市或南方發達城市,但在首府未來城,我們可以自豪地說:
這是萬科北方區域規模最大的產城項目;
首府科創園發展,與一線城市、發達城市同步;
阿里云+微軟+海爾+萬科,四大IP聯手合作,全國罕見。
不僅如此,黃佬邪從各方面獲得的消息表明,各界對首府科創園的籌建、執行工作評價頗高:
沈陽皇姑首府科創園發展之快,效率之高,落位之實,都大大超出預期。
之前,曾有評論家認為,首府科創園,是皇姑區實現彎道超車的證明之一。
這是基于皇姑與沈陽而言,如果我們視野放大到沈陽與全國,這同樣是:
沈陽實現彎道超車的證明之一。
02
首府未來城的首批業主,一定會多少感受到一絲未來的感受:
單元大門刷臉進入,家門刷臉或指紋進入,一鍵燈光、窗簾開關,燈光模式與亮暗程度,窗簾是否閉合,可以根據主人喜好,在APP上進行個性設置。這是首府未來城的家居基本簡單功能,如果你需要,還可以加入自動開啟電視或投影、離家掃地機器人自動開始工作等等功能。
科幻電影中家居細節,已經開始走入尋常百姓家,我們將其稱之為智慧家居。
為我們提供智慧家居解決方案的,是阿里云、微軟、海爾、萬科四大巨頭,技術支持是大數據平臺、萬物互聯、5G等最新科技。
智慧家居解決方案,也不僅僅停留在目前可以看到的層面,還將不斷優化,提供更多便民優化服務。
在首府科創園智慧城市產業館,大家可以通過不同展廳,看到各種關于“未來”的展示。
可能不會完全理解,也可能不會完全明白。但只要來到這兒,一定是一次開眼界之旅。
你可以與機器人互動,與屏幕互動,還可以學習到未來的知識。
站在政府角度,首府科創園,已經有四大IP,并將吸引更多的新科技公司入駐,形成產業導入,稅收收入,人口流入。
這是當前最能哺育當地經濟發展,回饋本地市民的新時代規劃思維。從這個角度而言,皇姑區的頂層設計思維,也與全國發達地區同步。
03
為了學習產城,了解產城,黃佬邪最近經常出現在首府未來城。
對于一個腦子里全是房地產的自媒體人而言,觀念轉變并不易。為了讓自己能理解產城,科創,并用通俗語言解釋給普通市民,黃佬邪一次次地扎在展廳里,看各種介紹,然后找相關人士求教。
了解了一些產城概念后,站在時代機遇的高度上回看大佬們在沈陽相繼投資,再來看已經拔地而起并引入諸多知名企業的首府科創園,你會隱約感覺到點什么。
參加此次簽約的來自全國各地科創企業負責人對黃佬邪說:
首府科創園,是沈陽最近幾十年來面臨巨大發展機會的一個例證;換句話說,沈陽正面臨千載難逢的風口。
沈陽,無疑已經是東北三省核心城市,地位無法捍動,最近大佬接三連四的數百億投資,更讓人看好沈陽未來。
有很多道理,一直在被證明,比如:
知名大企業的信息渠道,一定具有獨到優勢;
知名大企業的投資決策,絕對不是隨意拍腦門決定,而是經過周密調查研究,結合政經環境,預判未來發展趨勢作出的;
這兩個道理,源自于對房地產的理解,但擴大到全行業,城市發展,同樣適用。
曾有個粉絲說,黃佬邪是最為看好首府未來城的媒體人之一。首府未來城,皇姑重視,萬科重視,現在又有這么多知名企業IP入駐首府科創園,加持首府科創園。
還有一個很重要原因:
從首府科創園立項、動工,到今天科創園云創中心正式開放,14家科創企業簽約入駐首府科創園,僅歷時數月。
這是最新的沈陽速度。
關于首府科創園的最新消息是:
大疆無人機智慧展廳(慧飛體驗館)正式簽約落戶首府科創園;
首府科創園被皇姑區科技局授予“航空科技培訓基地”;
首府科創園大疆無人機慧飛體驗館將成為沈陽首個體驗式無人機科技教學基地和無人機飛行執照培訓中心。
從首府科創園揭牌儀式上,黃佬邪明顯感受到一點,沈陽的風口,或者說,沈陽的機遇,正一步步走來。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