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沒有香皂和洗發水,古人怎么洗澡?

    我們在電影、電視劇里看到,古代的女子通常在一個很大的木桶里泡花瓣浴,僅僅用這些泡了花瓣的水能將身體和頭發上的油脂清洗干凈嗎?別忘了油脂是極難溶于水的。

    假設有一個古人穿越到現代,學習了化學知識,他會發現,油脂的化學特性決定了至少有兩種方法可供選擇:其一,利用某種物質與油脂發生化學反應,除掉油脂;其二,找一種可以溶解油脂的溶劑,讓油脂溶解其中,這種溶劑本身又能溶于水,可以隨流水沖走。

    化學反應除油脂

    我們很好理解第一種方法,因為皮膚上的油脂已和這種物質發生化學反應而不復存在,皮膚自然不再油膩。自然界中已被古人利用來與油脂發生化學反應的物資,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堿性物質,另一類是動物體內用于分解脂肪的生物酶。


    草木灰就是古人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找到的一種堿性清潔劑,它是將稻草和秸稈焚燒后留下的灰末,其中含有碳酸鉀的成分,將草木灰溶解于水后,過濾得到的溶液是堿性的。做完水豆腐之后剩余的清澈微黃的液體是另一種堿性溶液,用壇子裝起來,攢夠了之后加熱,也可用來洗頭,還能起到止癢的作用。

    胰子和澡豆都是利用動物胰臟制成的清潔劑,因為動物的胰臟內含有較多能分解脂肪的生物酶,胰子是澡豆的升級版,它們都是當時比較優質的洗滌劑。唐代“藥王”孫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就記載有“澡豆”,而胰子是現代肥皂的雛形,現今我國還有一些地區的人把肥皂叫做胰子呢。

    一端親脂,一端親水

    第二種方法我們卻要花些工夫琢磨一下其中的奧秒。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些物質極易溶于水,我們管這種特性叫親水性;油脂類的物質極難溶于水,卻能溶解在另一些油脂類的溶劑里,我們管這種特性叫親脂性;如果有一些溶劑,其分子結構中一端具有親脂性,另一端具有親水性,它就能洗去油脂。

    假設有一個頭發油油的古人,頭發上的油脂分子緊貼在頭發上。現在古人要洗頭了,他將雙手打濕,把這種溶劑擠在手上,揉搓出大量泡泡,然后擦在頭發上。隨著不斷地揉搓、震蕩,溶劑分子的親脂性發揮了作用,油脂分子和頭發分離開來,愉快地投身溶劑的懷抱。緊接著,古人舀起一瓢水淋在頭發上,此時溶劑分子的親水性又發揮作用了,它使得大量泡泡裹挾著油脂分子,追隨著流水歡快地沖走。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假如這種溶劑僅僅具備親脂性而沒有親水性呢,這就好比用橄欖油洗頭,雖然溶解了頭發上的油脂微粒,但橄欖油卻無法溶解在水里,隨水流沖走,頭發仍是油油的,洗不干凈。

    自然界中也有不少擁有這種特性的溶劑。你見過皂莢嗎?它還有一個名字叫皂角,這是一種豆科植物,在中國有廣泛分布。把那長長一串兒的皂莢果剝開,內表面有一層柔柔滑滑的黏液可以刮下來,這種黏液中含有大量皂苷類物質,在皂苷類物質微粒的化學結構中,一端具有親脂性,另一端具有親水性,被稱作純天然的洗發水。木槿葉是木槿樹的葉子,把葉子揉碎,再用溫水沖泡,過濾后留下來的汁液也具有皂莢液的功能。它們都是古代純天然無副作用的洗發水!

    由此可見,古人雖然不太懂化學,造不出香皂和洗發水,但他們找到的這些清潔劑用起來確實像模像樣,實在令人稱贊!

    • 發表于 2015-04-06 00:00
    • 閱讀 ( 569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