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養蜂人為何全國到處跑?

    春天到來,蜜蜂們的工作就要開始啦,養蜂人也忙碌起來了,不少養蜂人也開始了旅行生活,那為什么有些養蜂人就在一個地方生活,幾乎不搬運蜂巢,而另一些養蜂人則要帶著蜂巢全國到處跑呢?

    小蜜蜂不簡單

    昆蟲為植物傳粉,植物則為昆蟲提供花蜜,這種合作關系促成了有花植物和昆蟲的一億多年的共同繁榮,蜜蜂(Apis spp.)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蜜蜂是能夠飛行的社會性昆蟲,與螞蟻、白蟻并稱為“三大社會性昆蟲”,但是蜜蜂的種類要遠少于另兩類社會性昆蟲,一般認為只有7種,拉德洛夫等(Sarah E. Radloff et al., 2011)則將其分成了3個種團共計10種。我國主要的經濟蜜蜂為東方蜜蜂(Apis cerana)和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前者也被稱為中華蜜蜂、中蜂或土蜂,原產地從俄羅斯遠東地區一直到南亞和東南亞地區;后者在我國引種的主要是歐洲品種,以意大利蜜蜂(意蜂)為代表。

    與螞蟻和白蟻社會類似,蜜蜂王國中同樣存在著蜂后、雄蜂和工蜂,其中工蜂是沒有生育能力的雌性,負責巢穴的各種日常事務,沒有類似兵蟻那樣專門的“兵蜂”。當然,這并不代表蜜蜂的戰斗力差,至少它們對付人這樣的動物還是很在行的,帶有倒鉤的自殺式尾刺除了能將毒腺連同臟器留在人的皮膚里,還能散發召集素(氣味分子),引導同伴進行攻擊。這種召集效應會隨著被蟄次數的增加而累加,所以,如果在蜂巢附近被蟄,要立即逃到安全距離,以免被群毆。

    蜜蜂除了用召集素之類的化學氣味與同伴溝通外,肢體語言也很豐富,而且富含了很多信息。其著名的“8”字和“o”字舞甚至包含了太陽的位置信息。當蜜蜂發現蜜源的時會回巢通知同伴蜜源的方向,它們會先爬或者飛一個半圓,之后做直線運動,如果頭朝上走直線,說明蜜源與太陽方向一致,如果頭朝下就說明與太陽方向相反。這條直線的話還可以和垂直方向有一個夾角,代表和太陽方向的夾角。而且偵查蜂已經結合考慮了太陽在天空中的運動,根據時間對方位做出修正。

    定地與轉地

    雖然蜜蜂有毒刺,但是如果深入了解它們,摸清了脾氣,它們也是很好相處的,而養蜂人就是這樣的人,正因為他們,我們才能吃到香甜的蜂蜜。而養蜂的方法分為兩種,一種被稱為“定地養蜂”,另一種則是“轉地養蜂”。

    所謂定地養蜂就是在一個固定的地方放置蜂箱,蜜蜂靠周邊地區植物開花獲取蜜和花粉,受到蜜源條件的限制較大,當然,也可以小范圍機動,總體上,養蜂人少了奔波勞碌之苦。而且定地養蜂規模較小,一般城市的養蜂愛好者都是采用的定地養蜂,飼養中蜂的比較多,當然,飼養意蜂也沒有問題。而轉地養蜂則是養蜂人帶著蜂箱,去追趕花期,規模小一些的是在省內活動的“小轉地”,規模大一些的就是跨省區的“大轉地”。一般來說,通過火車運輸成本會比較低,但是養蜂人更傾向于公路運輸,因為自己開車或租車行動,靈活性更強,更能根據蜜源的情況進行調整。不僅國內這樣,國外的養蜂人也是一樣地開車拉著蜜蜂到處跑。因為轉地養蜂是奔著花期去的,所以往往能夠獲得品質單一的花蜜,而定地養蜂更多得到的是“混合蜜”。由于蜜源豐富,轉地養蜂不僅產量高,蜂群也壯,不過由于運輸成本高,一般需要達到一定的規模才能進行轉地養蜂,國內轉地養蜂一般飼養的是意蜂。特別需要指出的,轉地養蜂人還是各地農業的免費增產員,運來的蜜蜂可以通過授粉提高產量。如蜜蜂授粉可使油菜籽增產32.14%,使蘋果增產24.70%,使蕎麥增產77.70%,使向日葵增產34.40%,使油茶籽增產200%。養蜂人的轉地養蜂有著重要的農業效益。

    一年四季走不停

    從轉地養蜂的路線上來看,要和不同地區的植物對應上,如春季有江淮地區的油菜開花,四五月則是浙西南的柑橘,五月山東遼寧等地的蘋果會開花,六七月有河北山東的棗樹,七月有東北的椴樹,七八月有內蒙古的油菜、蕎麥和向日葵,十月有江南的油茶等等……所以,轉地養蜂人在一年四季中就像牧民一樣不停地游走,人稱轉地有“三苦”--裝卸苦、運輸苦、住宿苦。

    一般來講,“大轉地”的路線有這么幾條:第一條是蜜蜂在廣東、廣西、福建和江西一帶繁殖,然后進入江西和浙江開始生產期,再經江蘇、山東、河北等地進入東北,之后轉入長江中下游地區越冬,往復循環;第二條則是在廣東廣西繁殖,然后進入湖南和湖北開始生產期,再取道河南、山西、寧夏到內蒙古,也可以從湖南道陜西和甘肅,然后進入浙江越冬;第三條路線是蜂群在福建或江西繁殖,到河南進入生產期,轉入甘肅,之后到浙江越冬;第四條路線是在云南繁殖蜜蜂,然后從四川進入生產期,轉戰陜西、青海(或甘肅、新疆),然后直接回云南采蜜和繁殖,沒有越冬期;第五條路線是在四川繁殖和進入生產期,然后經陜西到青海(或甘肅、新疆),在甘肅短暫越冬。

    雖然大體路線是這樣的,但是不同的養蜂人還是會摸索出自己的傳統路線,而且最好還要在蜜蜂啟程前10天左右先到下一個蜜源地去考察,看當地的開花情況、是否出現了自然災害、是否有其他養蜂人(因為人多了,可能大家都不能采到太多的蜜)、原計劃地點的農民是否使用了農藥等等,必要的話還要辦理有關手續。現在,不少轉地養蜂人都和當地的一些定地養蜂的蜂友建立了電話聯系,也時常會委托他們幫忙調查,臨時調整路線,“多個蜂友多條路”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即使如此小心謹慎,轉地養蜂人仍會不時遇到減產的情況,而且由于運輸成本和人力成本高,養蜂人有些年份的日子會很苦,大家應該給予更多的扶持和鼓勵。

    • 發表于 2015-04-21 00:00
    • 閱讀 ( 845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