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白血病”不只一種病?

    在很多人的記憶當中,白血病可并不算是一個陌生的詞匯。無論是各大媒體關于“救助白血病患兒”的報道,抑或是街頭巷尾時常議論的“XX家孩子得了白血病”,白血病以它較高的發病率和復雜的治療,在眾多惡性腫瘤中也有著一定“地位”。不過在醫學上,“白血病”實際上是一個較為籠統的詞匯,被稱為“白血病”的疾病,可以有數十種之多。而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它們中的絕大部分也不再可怕,系統治療可以讓大多數患者重獲健康。

    “生命之河”與白血病

    我們都知道,身體內時時刻刻都有大量的血液依靠血液循環流動,而血液中豐富的各種血細胞,對人體的生命活動是至關重要的。然而,同其他所有細胞一樣,如此重要的血細胞也有一定的壽命,并且實際上很短(通常介于幾天到十幾天之間),那么我們的身體是靠什么機制,來使血細胞的數量保持相對穩定的呢?這個問題,還要從造血干細胞的故事說起。

    骨髓是成年人體內唯一的造血部位,其中蘊含著大量的多能造血干細胞,它們屬于尚未分化的細胞,因此具有較好的全能性(“多能”之名也由此得來)。在體內眾多信號的調控之下,它們會首先進行初步分化,成為造血祖細胞(此時細胞未來的分化方向已經基本確定),而當人體需要補充血細胞時,造血祖細胞便可以開始進一步的分化,形成血細胞。其中粒系祖細胞可以形成粒細胞和單核細胞(兩種都是白細胞的重要分型),紅系祖細胞則會發育成紅細胞,巨核系細胞會在未來成為血小板。此外,多能造血干細胞也可以分化成為淋巴系祖細胞,從而進一步形成淋巴細胞。

    然而,倘若骨髓內的多能造血干細胞或淋巴系祖細胞由于環境、遺傳、突變等因素而受損,就有可能形成突變細胞,也就是俗稱的白血病細胞。當突變細胞通過分裂,在體內的數量超過110億個時,正常負責造血的祖細胞就會被這些“流氓”擠得毫無立身之地。表現在血液中,就會是白細胞的數量多到恐怖(可以是正常人的2~5倍),但其中拋去那些“流氓”,真正能干活的反而要比正常人少很多,貧血(紅細胞生成受阻)、出血(血小板生成受阻)等現象也會隨之而來。

    白血病的危險因素與表現

    根據白血病細胞的來源,我們可以把白血病分為兩類--髓性白血病(白血病細胞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細胞或造血祖細胞)和淋巴細胞白血病(白血病細胞起源于淋巴系祖細胞),而根據白血病病情的進展速度,又可以分為急性白血病(如不治療,生存期基本<1年)和慢性白血病(不治療患者的生存時間介于5~10年)。不同類型的白血病,誘發它們的因素也各不相同。

    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危險因素:

    吸煙,包括吸入二手煙;

    大量的電離輻射暴露,如曾遭遇核事故,但日常醫學檢查與此無關;

    能夠損傷DNA的藥物,如部分癌癥化療藥物,或是能照射骨髓的放射性藥物(如治療某些血液病的32P);

    苯(化工原料),但只有慢性長期大量接觸才會增加患病風險;

    遺傳疾病,或是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的危險因素:

    遺傳疾病,如21三體綜合征(唐氏綜合征);

    胎兒期曾暴露于X射線(如母親接受腹部X射線檢查);

    出生體重較高,但這一點仍有很大爭議。

    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的危險因素:

    大量的電離輻射暴露,已知原子彈爆炸后的幸存者CML發病率高。

    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的危險因素:

    遺傳因素,CLL是白血病中唯一可以直接遺傳的種類;

    丙肝病毒(HCV)感染,但這一點有一定爭議。

    一般而言,兒童的急性白血病中,AML只占15%~20%。然而在成人白血病中,這一比率可升至80%。對于很多類型的白血病患者(尤其是CML和CLL),患者在疾病早期可以沒有任何癥狀,大部分患者發現疾病僅僅是因為在進行常規檢查時,發現白細胞增多。然而,如果慢性白血病進展到一定程度,也可以出現與急性白血病相同的癥狀,而這些癥狀大多是由正常血細胞的減少所致,如貧血(可有貧血相關的乏力、面色蒼白等表現)、出血(不易止住的鼻出血、刷牙時牙齦出血等)、易感染(如經常無原因發生上感)等。

    白血病的治療

    盡管在醫學并不發達的年代,患上白血病就如同“死神降臨”,不過,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急性白血病有著很高的治愈率,而慢性白血病患者也可靠藥物大幅延長生命,過上近乎正常的生活。

    急性白血病的治療關鍵即是誘導化療,醫生通過在短時間內快速給予大量的化療藥物,在最短時間內快速摧毀體內的絕大多數白血病細胞,從而讓患者的病情達到最大程度的緩解,也為后續的根治性治療提供有利條件。如果是ALL,部分患者由于體內存在“惡魔開關”費城染色體突變,在化療的基礎上還需要靶向藥物治療。而在根治性治療上,AML和ALL則有很大的區別。對于絕大多數AML患者而言,由于多能造血干細胞的基因突變是致病的主要原因,往往需要進行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HSCT,也就是“骨髓移植”)才能治愈。而ALL患者致病原因復雜,對化療的反應也非常好,大部分患者僅僅需要行多輪化療即可成功治愈。

    靶向藥物的出現,可謂是徹底改變了慢性白血病的治療。95%以上的CML患者體內存在著被稱為“費城染色體”的基因突變(9號染色體和22號染色體部分易位),而基因突變產生的致癌蛋白是患病主因,針對這一致癌蛋白的靶向藥物(如伊馬替尼)可有效緩解病情,大幅延長患者生存率。目前依賴靶向藥物,近90%的CML患者可以存活5年以上,更有一大半患者生存期超過10年,甚至20年。CLL患者病情進展緩慢,關于它的靶向治療也在逐步發展,成果同樣喜人。

    擴展閱讀:

    劇毒藥品也能成為治病良藥(本文對AML的特殊分型——急性前髓性白血病(APL)有致病原因和治療手段的詳細介紹)

    白血病克星格列衛是怎樣誕生的(本文對CML的發病原因、治療發展歷史和現有治療手段進行了詳細介紹)

    【參考文獻】

    Kenneth Kaushansky,et al.《Williams Hematology》,8E.

    Roland T.Skeel,et al.《Handbook of Cancer Chemotherapy》,8E.

    • 發表于 2015-04-14 00:00
    • 閱讀 ( 953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