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指數說漲就漲,站上了4000點。股市這樣火爆,不加倉怕遺憾,加倉又怕后悔。關鍵自己是小白,對后市漲跌沒研究沒觀點,無論怎么做都心虛。
其實同樣的問題也經常困擾著投資專家,因為即使是專家,也只有在少數特殊時刻才能形成對后市的明確判斷(且不論正確與否)。例如技術分析專家只有在特殊價量形態出現時才有明確的觀點,而宏觀經濟專家只有在自己熟悉的財政貨幣政策出臺時才有明確的觀點,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那一刻,而在其它大多數時間內都無法形成鮮明的觀點。
投資基點——沒觀點時的默認投資方案
既然普通人和專家共同面臨“沒有觀點”的情況,那么在“沒有觀點”時該怎樣投資呢?這就引出了投資中的重要概念——投資基點。投資基點是你在沒有觀點時的默認投資方案,用專業術語講就是你的“戰略資產配置”。
例如:假設你的投資基點是“50%上證綜指+50%現金”,那么在沒有觀點時,你應該把一半的現金投入股市。當你在某些特殊時點,基于自己的判斷或旁人的分析,對短期后市明確看漲時,則可偏離投資基點,提高股市投資的比例;過一段時間,當你對后市的短期觀點弱化(反轉)時,你又可以退回(反向偏離)投資基點,這種操作用專業術語講叫做“戰術資產配置”。
由于多數時間我們對后市沒有觀點(即使專家也如此),所以多數時間我們會退回投資基點,因此一個人的投資基點選擇就至關重要,決定著他投資的長期風險特征。投資基點應該是你在開始投資前就確定的,可以隨著你心態、財務狀況、消費需求的變化而改變,但應審慎,輕易不做變化。
投資基點或許并不能直接增強你的收益,但是會在心理上給你帶來安心,是遇到疑惑、挫折時可以迅速退回的心靈避風港。我們知道,心態對于投資是非常重要的(打德州撲克的人深有體會),心態一亂局勢很容易急轉直下,因此投資基點在心理層面的幫助其實是有直接裨益的。
如何確定投資基點——看風險
這里給出我自己確定投資基點的方法供讀者參考。這是一個充滿不精確估計的過程,但量級要對。根據數據統計,上證綜指過去15年的波動率在15%-45%之間起伏,近5年大多在20%下方小幅震蕩(見下圖)。

由于波動率的變化通常是緩慢的(即使剔除滑動窗口重疊的影響也是如此),所以當前我們可以取波動率為20%。于是有股票投資比例與投資收益波動率的如下大致關系:

波動率大致是你每年投資收益率偏離均值的平均幅度,包括正向偏離與負向偏離,因此收益率波動的寬度大約是2倍波動率。例如當股市投資比例是40%時,波動率大約8%,說明每年收益率的差異平均在16%,遇到特殊年份會更高。這樣就能對風險水平有一個大致的感受,然后根據你的風險承受能力選定合適的投資基點。
上述理解方法的好處是直觀簡單,壞處是非常不精確,有各種例外,因此僅供參考。
說明
l. 指數波動率是變化的,例如2007-2008年最高上升至45%。如果你對波動率的承受能力不變,那么應該隨著指數波動率的升高而降低股市投資比例。
2. 投資基點并不限制你的具體股票投資比例,它只在你沒有觀點時起作用。例如即使你的投資基點選作“100%上證綜指”,在2007-2008的大跌中,如果你強烈看空或者出于止損的目的,都可以戰術性地降低股市投資比例。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