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是嬰兒最好的食物”這句話在如今可謂是深入人心,畢竟相較于市面上所有的配方奶粉,母乳都擁有著更好的能量配比、營養元素含量,以及足以支持嬰兒免疫系統的免疫球蛋白。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母乳“一直被模仿,但從未被超越”。不過,有部分家長受各種因素影響,在完全可以母乳喂養嬰兒的情況下,堅持用配方奶粉來提供大部分或全部能量;也有不少媽媽認為“母乳會越來越沒營養”,而早早停止哺乳,讓孩子依賴于配方奶粉和輔食。

然而,最近發表于公共衛生領域頂級雜志《柳葉刀·全球衛生》(The Lancet Global Health)的一項研究則對這種做法提出了挑戰,因為研究者發現,母乳喂養時間不足的嬰兒,智力發育乃至30年之后的收入都可能與堅持純母乳喂養的孩子相差甚遠。
這項前瞻性隊列研究始于1982年,研究者在巴西佩洛塔斯的五家婦產科醫院中隨機抽取了6000名家長居于城市的新生兒,并持續跟蹤到2013年。由于各種變動,進入研究最終階段的則有3493人,研究者用國際通用的韋氏成人智力量表來評估受試者30年后的智力發育情況,還將他們的受教育時間、現時工作收入等因素均納入了分析中。
研究結果顯示,與那些純母乳喂養(指除藥物、維生素以外,不給嬰兒提供母乳之外的任何附加食物或包括水在內的液體)時間﹥12個月的嬰兒相比,純母乳喂養時間﹤1個月的嬰兒,成年之后的智商(IQ)平均要低3.8分;純母乳喂養時間介于1~3個月和4~6個月(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純母乳喂養至少要持續6個月)的嬰兒,成年之后的IQ分別平均低出3.4分和2分。不過對于母乳喂養時間﹥6個月的嬰兒,這一差距就基本可以忽略了。
而從另外兩個重要指標--受教育時間和現時工作收入來看,純母乳喂養時間﹤1個月的嬰兒,成年后與純母乳喂養時間﹥12個月者相比,受教育時間平均要短近1年,現時收入平均少341雷亞爾(按2013年匯率計算,約合人民幣910元)。純母乳喂養時間介于1~3個月和4~6個月的嬰兒,成年后受教育時間也要分別短約0.6年和0.4年,現時收入平均則要少118雷亞爾(約合人民幣600元)和56雷亞爾(約合人民幣300元)。要知道,當時巴西的人均月收入也僅為1681雷亞爾(約合人民幣4638元),由此看來這一影響的確十分明顯。
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巴西佩洛塔斯聯邦大學的貝爾納多·雷薩·霍塔博士認為,研究中母乳喂養導致的最終智力差異,很有可能要歸因于母乳中存在的長鏈飽和脂肪酸,而此類物質可促進大腦的發育。當然,各種配方奶粉所含的“促進智力發展”的成分其實就是在模仿這類物質,不過,至少目前還不能認為奶粉企業的模仿很成功。
這項研究采用了嚴謹的標準來界定純母乳喂養,國內絕大多數標榜“純母乳喂養”的媽媽,可能都不會合格。根據WHO的資料,嬰幼兒的飲食架構應按如下方法安排:

除非實際情況不允許(如母親感染乙肝病毒/HIV),產后一小時之內就應開始母乳喂養,并持續至少六個月。這期間不要給孩子任何除了母乳、藥物和維生素補充劑之外的任何物質,包括但不限于輔食、其他液體,甚至是水(喂水可能會導致腹瀉或營養不良,而母乳同樣可以為這一年齡段的孩子解渴)。
6個月后,嬰兒一般需接受輔食,因為此時的母乳往往已經不能提供十分充足的營養。輔食并不代表著成人食物,嬰兒的輔食最好咨詢醫生或營養師的意見,同時要避免高鹽/高糖的食物。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