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二十世紀30年代,全球的經濟都在下滑,幾乎每一個人都受到了沉重的打擊。我的朋友Jack,當時是一個住在德克薩斯州小鎮農場里的孩子。他記得他的媽媽用面粉袋的麻布代替粗糙的帆布作材料給他們縫制衣服,當時這樣的情況并不少見。事實上,這樣的情況普遍到當時的Bembis Brother或Percy Kent面粉公司想到在麻布面粉袋上印上裝飾圖案,他們將會拯救當時的時裝潮流。根據報道,1943年時,美國至少擁有一件“面粉麻袋時裝”的人達到了三百萬之多。

他們之間的關聯其實沒有聽起來那么明顯。當一個人重新想象一個事物為另一個事物的時候,那是一個特別的時刻。一個人發現一個行為模式的時候足夠快地能去可替代的潛在方案,捕捉、修改一新,或修訂后提出。但是發明者們很少有絕對的信用,因為這些偶然創新的發生是必然性措施、應急措施,或是完全缺乏其他資源和選擇的措施。

對于我來說這些創造性時刻的發生往往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多,我開始懷疑創造性時刻能被設計出來。雖然我相信你不能瞬間創造出偶然的創新,但是我認為你可以為創新創造條件。下面分享的每一個故事——在Jack童年時期發生的革命性的記錄中,我們至少可以用三種方式來進行偶然的創新。
從觀察到聯系
1933年時,爐子都需要用煤來作燃料,燃燒的殘渣在墻面累積。使用一般的肥皂產品清洗會留下污漬或破壞墻紙,清潔起來很困難。Enter Kurtol公司受Kreogers雜貨店所托,設計一種使用容易且不會損壞墻壁的清洗產品。當他們成功時,煤炭爐卻開始被煤氣爐所取代,人們不再對這種產品有需求。Kutol陷入了困境,直到一個年輕的新雇員,同時也是公司創建者的侄子Joe McVicker出現。他看見托兒所的老師用他們的一個產品調制后作為假塑形泥土讓很多孩子在玩。看到這些孩子們用改過顏色的假泥土制作出的裝飾品時,一個想法閃現出來:這就是荒廢了的墻壁清潔劑的未來。
Joe和他們團隊把這個為孩子們制作新塑形泥的想法提交給了在教育產業工作的人們,橡皮泥就此誕生了。但是如果最初沒有老師作為需求和解決方案間的關鍵連結,沒有Joe,那么橡皮泥就不會被創造出來。在1996年一個Wired雜志的采訪里,喬布斯說:“創造力只是將事物連結起來。”我們如何開始用新的方式思考連結已經存在的服務和產品?

改編與采用
十九世紀末,位于美國康涅狄格州布里奇波特鎮的Frisbie餡餅公司的員工們注意到,孩子們喜歡進行一種將手中的飛盤彼此扔來扔去的游戲。這種新游戲是由附近的耶魯大學的學生發起的。當飛盤飛得離周圍的旁觀者太近時,孩子們通常會大喊“Frisbie!”作為警告的信號。公園里的孩子和大人們可能沒人在吃Frisbie的餡餅,但是幾乎每一個人都在玩Frisbee飛盤的游戲。


1939年,猶他州的退伍軍人Fredrick Morrison發現孩子們都喜歡扔形狀像飛盤的罐子玩耍,但是卻沒有任何人試圖來改造這種玩具。他基于這種飛盤游戲設計創造了飛盤玩具。Fred新型材料——塑料出現后,Fred使用塑料改良了飛盤,做出了一個更輕的版本:“冥王號飛盤”。后來,著名的玩具公司Wham-O買下了Morrion的專利,將其改名為人們之前一直在稱呼的“Frisbee”。

正如Fred一樣,當我們不拘泥于一件物品本來的樣子,重新去建構它的多種用途,積極去發現它那些不為人注意的特性,我們通常可以打破原設計的壁壘而發現新的東西。我的一位同事,作為設計總監和企業家的Tom Hulme,將這種先觀察他人行為之后再設計自己的行為的過程定義為:期望路徑。他常說:“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人們的期望路徑其實是創意無限的。”與其一味地朝著一個方向努力,我們或許應該想想,怎樣才能挖掘出那些潛藏著的期望路徑呢?
放松神經,讓思維奔馳

二戰時期,軍事上對原材料的大量需求,導致了美國和歐洲的材料和資源短缺。橡膠也是非常需要但又難以獲取的一種材料。美國戰爭委員董事會呼吁用便宜的合成材料來替代這種稀缺資源。美國康乃迪克州通用電氣實驗室的James 提出了一系列的替代性材料,但出于一大筐原因,沒有一種符合要求,足以替代橡膠。
其中有一種材料是具有彈性的,它可塑、可延展,但是不能維持形狀。所以在一群工程師手中流傳之后,它幾乎已經“報廢”了。但在1949年,這種材料終于找到了它“對的人”——街區玩具店的店主Ruth Fallgatter。他雇了一個叫Peter Hodgson 的人做市場營銷。Peter看見了這種材料的潛力,于是花148美金買下了這種又滑又黏的桃色合成材料。他用塑料蛋殼把它包裝成小份裝,并且打上標語:“真正的堅固液體。其實它就是今天我們都很熟悉的——橡皮泥。當時,三天之內銷量達到了25萬份。

一個意外搖身一變,變成出乎意料的成功。我的同事,IDEO波士頓的前總經理反復思考“意外創造出寶物”這個主題。他提出,“意外創造寶物”是——“已經存在的知識、鼓勵你看見新模式的行為、最重要的是,鼓勵你重構已有知識的刺激”三種東西碰撞的結果。
那么我們如何能夠在不丟掉對一個事物已有的發展設想的前提下,以從未想象過的新思路重新構想呢?
如果我們想要創造足以孕育創新的文化和條件,我們應該這樣做:
第一步,開放思路。觀察并尋找看似分離的事件之間的聯系。
第二步,調整你正在實施的“特別的創意”,使它適應于現實。看看是否能找到讓別人重新思考你的"作品"的方法。
最后,放下所謂"它應該是"什么的執念,但請不要輕易丟棄你的創意,一顆小小的種子可能成長為偉大的東西。即使只是意外。
喬布斯完善了上面那個關于創造力的說法,并補充道:“如果你向那些非常有創造力的人請教他們是如何做事的,他們會感到有點愧疚,因為他們并沒有真正在做什么,只是看到了事物之間的聯系。不久他們就覺得這些東西看起來非常明顯。因為他們可以把自己的不同經歷聯系起來,然后合成新事物。”
下一個大創新可能在你的車庫中,在你侄子的衣柜中。它可能是那個被你留在媽媽家里的光盤,也可能就在你面前。你只需要保持觀察、尋找聯系,并孜孜不倦地堅持下去。
(作者:Sina Mossayeb,著名設計公司IDEO的設計師,專注于設計思維、組織設計領域;翻譯:老貓,NALA,孫逸馨;via The secret to big ideas)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