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長不高,到底哪些因素影響你?

    很多人對自己的身高不是很滿意,覺得高個子的人無論在工作上還是在選擇配偶方面能夠有更多的發展機會。精明的商家看到這一商機,各種增高素、骨骼伸長器等以“快速增高”的誘人字眼充斥廣告畫面。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影響身高的主要因素?個子高的人難道就一定比個子矮的人有競爭優勢嗎?面對“增高”的誘惑,徹底擺脫身高認識上的誤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流傳的身高公式科學嗎?

    身高受制于腦下垂體的發育狀況,而具體到一個人能長到多高則取決于遺傳因素,這主要表現在人的種族特性上,比如,歐美人種高于亞洲人種;赤道非洲的人種高于非洲其他地區的人種。同是歐洲人,比利時的高個子并不多;而同樣生活在赤道非洲的黑人、俾格米人卻出奇的矮小,平均身高只有1.3米。可見同屬一個民族,處于同樣環境的人群,他們身高仍然存在差異,這就是遺傳因素在起作用了。

    遺傳對身高的影響在哪個國家都是不可否認的,父母身材較高,子女一般也較高,為了能夠掌握遺傳對孩子身高的影響程度,歐洲一位科學家經過研究歸納出一套預測子女身高的公式:

    兒子成年身高(cm)=(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08÷2

    女兒成年身高(cm)=(父親身高×0.923+母親身高)/2

    這個公式基本上符合“高加高生高”、“矮配矮生矮”、“高加矮生高”的遺傳法則。但是,這個公式是根據歐洲人的身高增長速度推算出來的,為了使其更適合東方民族,我國的科學工作者“洋為中用”,根據漢族家庭中子女與父母身高的關系,把上面公式中的系數改為男1.11~1.12,女0.948~0.980之間,這樣計算出來的結果就比較符合我國的實際情況。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

    姚明與葉莉的孩子一定個子高?

    姚明身高2.26米,葉莉身高1.90米,根據上面預測子女身高的公式計算,將來“姚小明”的身高為2.246米,“姚小莉”身高為1.992米。這個身高足以使他們的下一代成為“小巨人”。不過其準確性卻遭到了專家的質疑,因為該公式只考慮了父母的遺傳因素,忽視了更重要的后天環境因素,誤差較大,實用價值有限。醫學統計數據表明遺傳對身高的影響不超過80%。孩子的身高,從父親那里遺傳35%,從母親那里遺傳35%,其余的30%決定于環境。那么,影響身高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

    遺傳因素

    與身高有密切關系的小腿、大腿骨的良好發育對長高起著重要作用,一般在第二個發育高峰期增長最快。而與身高關系最密切的脊柱椎骨則比小腿骨頭的增殖發育期要長得多,故人體第二個發育高峰期過后,骨頭并沒有完全停止生長,只是處于緩慢的生長期。身體各個“零件”的發育質量的確需要父母的遺傳因子發揮重要作用。

    環境因素

    生長學專家認為,除了不同遺傳基因的影響,生活條件的改變也會使人的平均身高產生根本的變化。疾病能影響骨骼的發育,如垂體疾病,垂體合成的生長激素過多或過少,均可影響身高。性激素促使骨骼發育,可是如過早產生大量性激素造成性早熟,則骨骼過早閉合,開始個子長得快,而發育成熟之后反而比同年齡人矮;體育鍛煉不僅增強體質,還有利于長高,有人統計,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青少年,比不參加體育鍛煉的青少年可高出4厘米左右。醫學的進步、生活習慣的改變和個人保健的加強,對身高都起著積極的作用。

    時間因素

    然而,科學家又發現,靠正確的飲食雖然可以調整身高,但必須從幼兒時代開始。讓15歲的小個子拼命吃肉,吃得再多也無濟于事,因為他已過了生長發育最佳時機。如果讓14歲以下的少年大吃牛排,他就極有希望增高數厘米。據日本專家考證,人的身高決定于出生第一年里的營養狀況,過了這一時期再多的營養也不會發揮太大作用。其中動物蛋白質尤其關鍵,1910~2000年之間日本人攝取的熱量幾乎沒有變化,但是,動物蛋白質卻增加了10倍以上,所以,在近一個世紀的時間里,平均身高增加了20厘米。

    一般來說男人為什么比女人高?

    研究這一問題的科學家說,這是由于在進化過程中,身高超出平均水平的男子與身高低于平均水平的女人更能成功地吸引異性。英國的一名科學家對1萬名出生在英國的男子和女子進行了跟蹤研究,這些人都在1958年3月的一個星期中出生,研究人員觀察了他們后來的生活。

    結果顯示,高個子男子比矮個子男子更有可能結婚和有孩子;而對女子來說情況正好相反,那些最有可能結婚生子的是身高低于正常水平的女子。為什么矮個子女子更能吸引配偶,原因可能是她們一般來說性成熟得更早,也可能是大多數女子更青睞那些比她們高的男子,所以高個子女子選擇余地相對較小。

    專家認為未來需要五短身材

    未來學家認為,五短身材對人類生存環境更適合,應該提倡五短身材,最理想的高度為1.35米至1.50米。盡管這一數據有科學論證,但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仍難以為人所接受。首先,日本人和希臘人就不愿接受這個觀點,他們始終在想方設法提高食品的營養,追求身材向高處發展。事實證明,由于日本廣泛采取了增強體質的措施,當代日本人比他們祖輩的平均身高確實增加了0.2米。特別是在西方國家,一些運動員為了追求高身材,寧愿舍棄健康,借助藥物的刺激來增加身高,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未來學家麥爾茲利教授警告說,到2025年世界人口將達到90億。面對這一數字,人們往往只注意到人口膨脹給世界帶來的危機,并未認識到人類體形增高對生存環境造成的沖擊。據這些專家預測,假設2025年的世界人口能維持在目前的水平,而人類平均體重從現在的65千克增加到80千克,那么,人類賴以生存的資源消耗就會從3800萬噸增加到4.5億噸,相當于全世界無形中增加1/4人口。日本原科學技術廳在《21世紀科技展望》中指出,數百年后,基因重組技術將使人的形體轉為小型化。

    看到這里,那些正為身高的人可以有些寬慰了,如同對宇航員身高的嚴格限制一樣,不久的將來個子不高或許會變為社會競爭優勢。

    (作者:胡連榮)

    • 發表于 2015-05-30 00:00
    • 閱讀 ( 1040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