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關于印度,你了解多少?

    說自己了解印度?別逗了。

    中國人去印度,通常有三種情況。一是去拜喇嘛教,這是各類社會新貴的時尚,虔誠度之高,甚至有明星回來后天天磕一千響頭,終致離婚。

    二是去印度旅游,回國后只記得泰姬陵真白真美麗,至于紅堡,胡馬雍陵等等,能記住全稱實屬不易。

    第三種比較新奇——窮游。驢友們往往熱衷交流省錢經驗,比拼誰過得慘,津津樂道“干了這碗恒河水”,享受人生再次升華的感覺——似乎非常有收獲。

    作為世界上最為復雜的國家之一,印度的艱深、落差、深厚遠超人們想象。殖民時期,多數駐扎的英國人都很難弄清即使朝夕相伴的同事,十萬個為什么永遠縈繞在外來者的心頭,直到今天并沒有太大變化。

    為什么英吉拉?甘地機場剛建立時,廁所中只有便坑是干凈的?為什么印度人清洗樓層,拖地和掃地的人絕對分開,不可能給對方替班?

    為什么印度的廁所往往不提供手紙?印度人從來不用左手吃飯?

    為什么印度公司的管理,最終總是由種姓關系影響?

    這些問題關乎這舉足輕重的鄰國繁復多變的社會現狀,不在印度語境,不接觸、牽掛、生活其中,很難回答。

    對此,無論是拜佛、旅游、窮游者,大可不必苛責自己。事實上除了少數學者、印度后裔,歐洲、美國等發達國家的人們也同樣對此無能為力,即使是曾經千里迢迢奔赴印度,生活數年的嬉皮士們。

    只有與真正切入印度現實的人,以實際、坦誠的問題與之溝通,我們才有可能一點點接近這個復雜國家。

    這是我們推出此文的初衷——大象公會的作者中,恰巧有人對印度有極深的了解,而她也非常愿意和大家分享。

    Aparajita Banerjee,孟加拉頂級婆羅門家族,著名詩人泰戈爾的遠房侄孫女。母親來自Mukherjee家族。出生于印度,成長于印度、巴林、澳大利亞。

    我們向讀者征求有價值的問題,關于你想知道印度的一切。或許,先看完下面這些介紹文字,有助于找到提問的感覺。

    【種姓是什么?】

    對印度種姓制度,一般中國人都記得歷史教材中的四大種姓: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稍微博學的人還知道賤民概念。

    現實中,印度種姓制度發展數千年,花樣繁多,復雜程度遠遠高過以上幾類。據說印度的種姓一共有幾千多種。

    Banerjee小姐屬于孟加拉婆羅門中被稱作庫林婆羅門(Kulin Brahmin)的一種種姓。庫林婆羅門一般會將自己的族譜追溯到印度北方邦的卡瑙杰,也即玄奘和尚當年參加戒日王組織的無遮大會的曲女城。歷史記載,曾統治孟加拉的森納王朝為了在佛教徒占多數的孟加拉地區推行印度教,從印度各地邀請婆羅門在孟加拉居住,因此,Banerjee家族和另外幾家婆羅門一起從卡瑙杰遷到了孟加拉。

    種姓怎么區分高貴、低賤?要怎樣保持高貴血統?

    以Banerjee小姐為例。理論上,一位血統純正的庫林婆羅門,父母雙方必須十四代均為庫林婆羅門。不過理論和實踐總有區別,Banerjee小姐相當大方地承認Banerjee家族在莫臥兒王朝時期,其實跟波斯人有過姻親關系。

    種姓有什么作用?高貴又能有什么好處?

    這樣的問題極難簡單概括。至少Banerjee小姐母親的就業經歷能多少說明一些。

    和很多女性庫林婆羅門一樣,她最初選擇英語文學這樣缺乏實用性的專業。在丈夫不幸去世后,她感到了壓力,轉而修讀了一個管理學的碩士學位。

    瞬間,她被空降到了某公司成為管理人員,手下30余位碼農對這位一竅不通的領導服服帖帖。這種情況在其他社會猶如天方夜譚,想象一下,五道口或者望京的互聯網企業會這樣嗎?

    但在印度,由于她身份高貴,比她種姓低得多的碼農對她始終恭恭敬敬。

    【現代印度人的婚姻觀?】

    不過,種姓也有負面影響。比如婚姻生活。

    傳統的庫林婆羅門女性的婚姻相當受限的。庫林婆羅門不但一夫多妻,出于血統考慮,選擇面還極其有限——僅有四五家門當戶對的可以婚配。

    因此,很多少女被迫嫁給老年人。更悲慘的是,若丈夫離世,往往還要依照“娑提”風俗自焚殉葬。英治期間,庫林婆羅門中不少有識之士帶頭反對一夫多妻和娑提等陋俗,才讓這些惡俗有所收斂。

    但在二十一世紀的印度,她是否會堅定遵循傳統呢?現實中她的婚姻觀又是怎樣的?

    Banerjee小姐的意見是:并不急于結婚,一輩子獨身也可以接受,只是過幾年會考慮領養一個孩子。

    然而,她也并不反對跟外族通婚。但態度與中國人稍有不同——她對中國女生樂于找澳大利亞男友頗為困惑,在她看來,澳洲人相當缺乏文化深度,一個文明古國的中國女性,怎么會愿意嫁給他們?

    什么是她看來的理想通婚對象?

    至少歐洲的法國人和意大利人。他們文化底蘊深厚,有品位。日耳曼系的英國人美國人澳洲人都顯得野蠻、粗俗。

    【殖民地的回憶】

    提到“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人往往恨得牙癢癢。眾所周知,印度曾完全淪為英國殖民地,他們對英國是否更加苦大仇深?

    總體而言,Banerjee小姐對英國殖民持相對正面態度。理由非常實際——英國人將歐洲文明帶向印度大地,促使印度社會發生深刻變革,對孟加拉的發展更有再造之功。

    但在統一問題上,Banerjee小姐對英國人持否定態度。

    一般歷史學家認為,正是英國人的參與,四分五裂的各土邦才能形成統一的政治實體——印度。

    但Banerjee和她的印度朋友看來,南亞次大陸印度文化圈遲早會在政治上統一。只是英國人作祟,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孟加拉、斯里蘭卡才沒有形成統一的大印度。英國人搞出了印巴分治,才使得印度文化圈陷入四分五裂局面。

    【印度的地圖炮】

    不止是中國人有著富含特色的地域歧視。印度的地圖炮往往更加兇狠。

    Banerjee小姐來自印度西孟加拉邦,孟加拉地區(指今西孟加拉邦和孟加拉國)之于印度,猶如嶺南之于中國。孟加拉泥沼遍地,又位于印度東部,開發較晚,血統上也以原住民為主。

    很長一段時間,印度上流社會對孟加拉不屑一顧。至于孟加拉地區東部,即今天的孟加拉國,真正開發的歷史不過數百年,在千年古國印度中,當然更被瞧不起。

    英國人的到來改變了這一切。英國控制印度后,行政中心并未設置在莫臥兒王朝的舊都德里,而是在孟加拉的加爾各答興建新城,從此,孟加拉從邊鄙之地一躍成為全印的政治中心、對外交流中心。

    和近代爆發,挺直了腰桿的廣東人民一樣,孟加拉人民也有了開地圖炮的底氣。Banerjee小姐感覺到,孟加拉人是全印度最熱衷與他人在智力、文化上的交流的人群。

    她描述,孟加拉人猶如印度的大腦,盛產各種管理者、巨商大賈、名狀師。其他各類印度族群都會慘遭她開地圖炮轟炸:

    西北旁遮普人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只知道動手不知道動腦,好一點的就當個醫生,差一點的就當個兵;

    中部印度斯坦人文盲眾多卻自我感覺良好,天生就是“治于人”的命;

    西部的古吉拉特人和信德人善于經商,不過撐死也就倒賣貨物;

    反倒是南部屬于印度土著,在人種和語言上和孟加拉人差別特別大的泰米爾人,由于勤于思考善于學習,樂于交流,和孟加拉人頗有共同語言。

    • 發表于 2015-05-16 00:00
    • 閱讀 ( 850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