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報道稱,長沙一位孕婦為了讓自己變得年輕漂亮,效仿英國女記者Sarah Smith,每天喝夠3000毫升水才罷休,結果只喝了4天就出現了血尿。
對于Sarah Smith“每天喝3000毫升水讓自己年輕10歲”的宣稱,醫學界并不認同。比如美國ABC News健康與醫學主編,原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執行理事Richard Besser認為,如果皮膚原來處于脫水狀態的話,確實會顯得衰老,這時如果補充水分,那么外表就會變年輕;但如果原來不處于脫水狀態,那么多喝水并不會使人變得更年輕。
那么每天喝3000毫升水對人來說是不是太多了呢?其實對于健康人來說,每天喝水的總量倒也并沒有這么個上限,這是因為人的腎臟功能很強大,喝進去的水即使超過需要也能排掉。當然如果一下子喝得太猛,超過腎臟的排泄速度(大約0.7~1.0升/小時),那就會造成水中毒。另外,心臟、腎臟本來就有疾病的人,也不能喝太多的水,給這些有病的器官增加不必要的負擔。
關于喝水,有一句流傳很廣的話,影響要比英國女記者的每天3000毫升要廣得多,說是“每天要喝8杯水”。這句話雖然沒錯,但真正實行起來卻不容易。我們的杯子有大有小,多少算這句話原來意思里的8杯呢?難道我們每天要帶個量杯去上班上學,測量自己喝了多少水嗎?
大可不必如此。按照美國對“杯”的定義,8杯大概相當于1.9升,確實在正常飲水量的范圍之內。但少于1.9升,未必就是不健康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指出,健康成年人每天需水2500 ml左右,考慮到食物中的水分,指南建議在溫和氣候條件下,輕體力活動的成年人每天應至少喝水1200 ml,以200 ml的杯子為例,那么就是6杯水。如果體力活動量大,或者環境溫度高,那么就要適當多喝水。
另外,指南還指出,喝水要少量多次,把飲水時間分配到一天的任何時刻,每次200 ml左右(1杯)。這樣算下來,對于在辦公室工作的人或者上課的學生來說,每隔一小時左右喝半杯到一杯水,回家休息時再喝上一兩杯也就達到了。
美國醫學科學院(IOM)食物與營養委員會在一份報告中給出的水的適宜攝入量為男性3.7升,女性2.7升,除掉食物中的水分,從飲水和飲料中獲得水分為男性3升,女性2.2升。但該委員會也表示,即使低于這個量,對于健康也沒有額外風險,因為健康人對水的需要量本來就是一個非常寬的范圍。
另外一個有爭議的地方是,喝水能不能跟著感覺走,也就是說,感到口渴了再喝水,不口渴就不喝?IOM的這份報告中說,短時間里面看,體力活動增加或環境溫度升高、飲水減少,會導致身體水分不足;但人體會在水分不足的時候發出口渴的信號,促使你去喝水,這樣,放在整個一天里來看,只要口渴的時候及時飲水,那么也是能夠使身體的水分維持在正常水平的。
總的來說,健康人有很強的調節和適應能力,水喝多了能排出去,水喝少了會身體發出口渴的信號促使你去喝水,因此不必對于飲水量有太多擔心。當然,那些忙得水都顧不上喝的人,有必要停下匆忙的腳步,喝口水再繼續干活。對于老年人、小孩子、心臟或腎臟等器官有疾病的人,因為調節和適應能力不夠,飲水量就要控制得緊一些。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