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格斗家的肌肉:健而不美?

    格斗運動員采用健美訓練的方法,大約是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的,這個時期也恰恰是健美界的黃金法則——韋德訓練法則走向成熟的時期。那個時代是一個無數健美愛和搏擊好者向往的時代——健美界出現了最偉大的教練喬?韋德和最偉大的運動員阿諾德?施瓦辛格,格斗界舉世聞名的格雷西家族名揚天下,動作電影界則有我們再熟悉不過的李小龍。

    說起來,健美這項運動本身的發展更為曲折。在施瓦辛格之前,基本上健美運動員更多的時候都在孤芳自賞,而外界的人大都認為這幫肌肉男都是吃激素催出來的怪物(事實上在中國直到今天很多人還是這么看),更不用說女健美運動員了。這當中當然有健美界本身違禁藥物濫用的問題,但更多的是社會整體的審美觀點。今天好萊塢電影上肌肉男越來越多,甚至中國的國產電影中也有了肌肉男的身影,社會審美隨著時代在改變。

    格斗界對于肌肉訓練的接受并不比社會大眾來的容易。直到上世紀90年代,霍利菲爾德接受系統的肌肉訓練,依然引起了拳擊界的爭議。傳統的觀點認為發達的肌肉并不代表力量更大,反而會影響到速度和靈活性,而且巨大的塊頭會消耗更多的體能,反而不如堅實精干的體型。雖然UFC的大塊頭格斗家們早已用實際行動將這種錯誤說法反駁了無數次,但是普通的練習者,尤其是中國的武術愛好者有很多至今依然保持著這種偏見。事實上僅對于同一個人來說,在不增加體脂的情況下,肌肉的增長不僅會讓力量增加,速度和靈活性也會變得更好。NBA的籃球運動員在接受力量訓練之后,常常會發現雖然體重增加了,但是彈跳高度和空中協調性往往變得更好了。對于格斗運動員,更厚實的肌肉還意味著更好的抗擊打能力。

    今天,高水平的格斗運動員必然會依照韋德法則做力量練習,但是方法依然有所不同:

    首先,訓練目標不一樣。健美運動員追求的是外在視覺的感官,而格斗運動員注重的是在實戰中的實用性(當然比較臭美的格斗運動員也會練練外形)。其中最為明顯的是對肩部肌肉和腰腹肌肉的訓練。過大的斜方肌容易從視覺上讓肩膀看起來窄,成為“溜肩”的樣子,所以基本上所有的健美運動員都會想辦法限制它變得過大,同時想盡辦法增加三角肌。而對于格斗運動員來說,強壯的斜方肌可以保護更好的頸部,還有利于加強手臂拉拽的力量,在近身柔術中尤為重要,因此常常是訓練的重點。至于體型,只要有利于實戰,就算你練成一個炮彈的形狀(有個資深健美教練就是這么說我的),又有什么關系呢?相反,三角肌的主要作用是幫助大臂從側面提起重物,這個動作在格斗中意義不大(大臂橫向抬起容易暴露肋部),所以其受重視程度反而不如斜方肌。

    腰腹肌肉也是一個道理。細小的腰腹能夠讓上半身顯得更加魁梧,呈現古希臘雕塑般的倒三角體型。有些健美運動員幾乎不做腰腹部的大重量訓練,而是使用其它復合運動(比如深蹲)以便能夠側面練到腰腹肌,因此只要把體脂降低了,就能顯出清楚美觀的腹肌。反觀職業格斗運動員,“水桶腰”比比皆是。試想,腰腹部就算練得非常厚實,在實戰中都屬于薄弱部位,如果一個格斗運動員練出個“小蠻腰”,豈不是等于自殺?

    除了目標,格斗家的肌肉訓練內容也不一樣。韋德法則認為,少次數、大重量有利于提高力量,中等次數、中等重量有利于發達肌肉,而多次數、小重量有利于提高耐力。對于健美運動員來說,可以說其唯一的目標就是發達自己的肌肉。而格斗者的力量、肌肉、耐力都屬于需要提高的方面,同時還要進行健美運動員絕對不會去做的抗擊打訓練,能夠真正用于發達肌肉的訓練時間比重并不算大。所以總體來說,格斗家的肌肉發達程度肯定比不上健美運動員,其觀賞性和美感更是大打折扣(當然,比起不運動的人還是好看得多)。

    總的來說,格斗運動發展至今,肌肉訓練已經是每個運動員和愛好者不可能回避的訓練內容(國內的某些大師及其弟子們除外),而科學規范的訓練不僅帶給健美運動巨大的發展,也讓格斗運動有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作者:陳博

    • 發表于 2013-11-02 00:00
    • 閱讀 ( 1321 )
    • 分類:其他類型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