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說:蛀牙一定要及時拔掉,否則會影響周圍牙齒的健康。
回答:
蛀牙有一個發展過程,在早期時采用補牙、牙冠修補等方法可以有效治療。只有到晚期時才會考慮拔牙。
論證:
蛀牙是齲齒的俗稱,這是一種在兒童和成人中都非常常見的慢性病,僅次于感冒。導致齲齒的原因是由細菌引致的。口腔中的細菌、食物殘渣、唾液形成牙菌斑(黏性的透明薄膜)并黏附在牙齒表面。細菌把殘留在口腔的食物中的糖分解,產生酸,這些酸能溶解牙釉質,口腔的臨界pH值低于5.5時就會有機會發生齲齒。齲齒有一個發展過程,在初期時,牙齒的琺瑯質被侵蝕,這時人們通常不會感到疼痛;接下來侵蝕會延伸到牙本質,這時人們在接觸熱的、冷的或者甜的食物和飲料時會感到疼痛,說明此時牙髓還是健康的,如果此時接受治療,牙醫可以將齲齒修補,并且不會產生后遺癥;如果不接受治療,侵蝕將會擴散到牙髓,牙齒在沒有外來刺激時依然會感到疼痛。此時就會對牙齒造成不可逆的傷害。牙髓壞死之后,疼痛就會暫時消失,但是牙齒可能變得敏感,因為此時牙根已經出現紅腫、感染等癥狀,造成牙齦炎或者牙膿腫。
在齲齒發展的初期,醫生可以采用填充(補牙)或者牙冠修補來治療齲齒。再嚴重的齲齒(牙髓壞死)則會采用根管治療法進行治療。只有齲齒發展到晚期、牙齒被侵蝕到非常不完整時牙醫才會考慮拔牙治療。

對于齲齒,還是應該本著早發現早治療的原則,以減少對牙齒和口腔的傷害。另外平時應該注意口腔衛生,做到定期洗牙(半年到一年)、飯后刷牙、使用牙線、使用含氟牙膏等,另外兒童應該盡早進行窩溝封閉,同時不應攝入大量高糖飲料等。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