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們給大家介紹過,男性騎車真殺精。今天我們想告訴大家另一個不幸的消息——女子騎車也傷身。不過不用怕,這也不是不可以避免的。
在騎自行車時,身體主要由三個部位與車接觸:雙手、雙腳和坐骨。傳統的自行車坐墊通常上部平坦而中部稍稍凸起。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更加貼合人體骨盆底的夾角,讓身體的重量平均分布在坐墊上。但這種“無縫貼合”的設計會造成男性陰部血管及神經的擠壓,長期如此將增大患性功能障礙的風險。而對于胯下沒有那坨東西的女性,這種設計似乎也不是那么合理——陰部血管、神經同樣受到壓迫,引起麻木、刺痛感等。
中間有槽的坐墊
中間有槽的坐墊怎么樣?它能給男性睪丸騰出空間,讓壓力分布在坐骨上,這是否也同樣適用于女性?這似乎不是很有效——史蒂文·施瑞德博士(Steven Schrader)發現,使用這樣的坐墊反讓會陰承受的壓力增大,刺痛發生幾率增加。而美國猶他州立大學的伊布里克·布雷塞爾博士(Eabric Bressel)認為,這是因為中部有槽的坐墊會增大骨盆底前傾的角度。
相比于男性而言,女性的骨盆底夾角略大。這導致一些適用于男性的坐墊無法正確地為女性坐骨提供支撐,反而使身體重量集中在會陰部。因此選擇一個較寬的坐墊能起到降低會陰部壓力的效果,讓壓力正確地落在坐骨上。
直起身子更健康
降低車把手的高度俯身騎行,確實更符合空氣動力學,讓你跑得更快更省力,但代價便是給會陰部帶來更多的壓力。
來自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選擇了48名女性作為考察對象,其共同特點是:長期騎車,且每周騎行里程至少為16千米。她們中有62%表示最近一個月內有過會陰麻木、刺痛或者疼痛感。研究人員記錄下參與者自行車把手相對于坐墊的高度,并讓她們將自己的自行車或者坐墊帶到實驗室,要求以慣用的姿勢騎行,達到平衡后記錄坐墊所承受的壓力。除此之外,還通過檢測會陰部振動感受閾值以考察敏感性(很好奇這實驗器材是什么樣的,是研究專用的還是日常用的客串的……)。
結果發現:車手柄的相對位置越低,會陰中部承受的壓力越高。推測是因為會陰中部與坐骨距離較遠,壓力無法很好地分散到坐骨上導致的。同時,振動感受閾值考察結果表明,車把手太低會使陰部振動感受閾值增高,即神經敏感性降低——事實上,這種敏感性的降低并不均勻(陰道前部和左陰唇降低得更多)。這可能是人們總是習慣將壓力放在身體的某一邊而導致的。
同樣是由于骨盆底夾角的差異,當使用把手高度相同的自行車時,女性骨盆底前傾角度往往更大,會陰部壓力也增加得更多。因此,最有效的還是調整把手高度,減小骨盆底前傾角度,讓身體重量分散在坐骨上,而不是壓在會陰上!
可這對于追求速度的女性自行車運動員來講并不現實。雖然缺少具有針對性的實驗證明,但施瑞德博士認為對于男性適用的無鼻坐墊,也應該是女性不錯的選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無鼻車座可能降低車子的操控性。
其實,騎自行車是一項美好的運動,為了擔心影響性功能而因噎廢食大可不必。重要的是在內行人士的指導之下,選擇適合自己車架尺寸,根據自己的坐骨寬度挑選坐包,并將坐包調節到合適的高度。另外,還得提醒一句,可別覺得能蹬著車走就行,正確的騎行姿勢也是需要勤加練習的。騎行姿勢正確和及時地變速能夠讓你把體重均勻地分布到雙臂、雙腿和臀部,這樣一方面能將體力有效地轉化為車子的動力,更重要的是能減輕會陰部的壓力。另外,騎長途的話一條好騎行褲也是必不可少的。當然,最簡單和省錢的辦法就是,騎車途中時不時下來走動走動。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